第35章 35. 蜜蜂連環計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3031字
- 2021-07-02 16:21:58
晉獻公吞并虞虢兩國,舉國歡慶,只有一個驪姬心里不痛快。這令她一時間無題目可做,又來與情人優施商議:“里克是申生一黨,如今功高權重,我該怎么辦?”
還是優施鬼點子多,他說:“荀息智滅虞虢,才智在里克之上,功勞也不下于里克。若他能做奚齊,卓子的師傅,足以匹敵里克?!?
晉獻公對于驪姬所請是無所不從的,于是荀息順利成為奚齊卓子的太傅。但驪姬還是覺得如此尚不夠高枕無憂,只要里克在朝中,必會壞了她殺申生立奚齊的陰謀,怎么辦呢?
優施說:“里克這個人,外表強悍但做起事來頗多顧慮。不如以其自身利害關系嚇唬他,令其保持中立,再設法收為我用。夫人放心,我會備下酒菜,席間再相機而動?!?
優施假借恭賀伐虞成功為名,自備酒食前往里克家中相賀。畢竟是國君和夫人面前的紅人,里克也不敢拒絕,便與妻子孟一起招待他。
席間賓客相談甚歡,酒至半酣,那優施還起來跳了一段舞蹈來助興。對孟夫人說:“我有一首新歌,愿為主家獻曲。”
“是什么新歌?”
“名曰《暇豫》。大夫若能有所啟發,可保長享富貴?!?
于是,優施清清嗓子,開始唱了起來:“暇豫這之吾吾兮,不如烏烏。眾皆集于菀兮,爾獨于枯。菀何榮且茂兮?枯招斧柯!斧柯行及兮,奈爾枯何!”
一曲唱罷,里克笑著問:“什么叫菀?什么叫枯???”
“以人作比方,好比母親為正夫人,兒子即將為國君。根深葉茂,眾鳥歸依,這便是菀。若母死,兒子又屢遭謗議,禍將至也。尤如干搖葉落,眾鳥飛離,這便是枯?!?
散席后,里克心中怏怏,徑入書房,踱步良久。當夜竟輾轉反側,夜不成寐,心想:“優施這個人出入宮禁,久承君寵,今天唱的歌必有深意。一定要當面問個清楚?!?
想來想去,竟等不到天亮了,馬上派人請優施過府一敘。那優施見魚兒上鉤了,穿戴整齊地過來了,直入里克的寢室。
里克熱情地拉著他坐在床頭,手撫膝上問:“適才的‘菀枯’之說,我已聽懂,莫非意指曲沃的世子申生?你詳細跟我說說,不要隱瞞。”
“其實這事我早就想告訴里大夫您了,可您畢竟是申生的太傅,一直不敢直言,就怕您會怪我?!?
“哪里的話?您能直言相告,使我免于災禍,我感激都來不及,怎會相怪?”
優施于是低聲湊到里克耳畔說道:“主公已許諾夫人要殺申生立奚齊為世子,計劃都定好了。”
里克一驚:“有什么法子制止么?”
“主公有多寵信夫人,您是知道的,何況‘二五’大夫也得寵于君前。有夫人在內,中大夫在外,這事如何制止?”
“幫著主公殺申生,我不忍心;若輔助世子對抗國君,我能力不及。可否中立兩不相幫?”
優施看著他的眼睛頗為得意地說:“當然可以。”
里克一直呆坐到天明,忽想起當年史蘇的簡書,取來一看,再屈指算算日子,果然十年之期已到。不由贊嘆這些卜筮真是靈驗。
里克駕車直訪大夫邳鄭父,將昨夜之事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并說明自己已答應優施保持中立。邳鄭父搖頭嘆息:“你的話是火上加薪呀!你應該嚴詞拒絕那個優施,他們見你不上鉤,必會有所忌憚而緩行其謀。你再在朝中為世子多拉聚些人,以鞏固他的地位,再乘機進言,此事成敗猶未有定論。可如今你要中立,則世子將孤立無援,禍將至矣!”
里克這才捶胸頓足:“哎呀!我怎么不早些來跟你商量呢?”可話已出口,木已成舟,里克思慮再三,于回家途中故意墜落車下。第二天起便稱腳摔傷了,自此再不赴朝。
那邊驪姬從優施口中得到了好消息,便加緊實施自己的計劃了。她借口想和世子緩和關系,勸晉獻公召申生回來。
申生應召而歸,先向獻公問安后,又入宮參見驪姬,兩人一起用了飯,相談甚歡。第二天,申生按禮制又入宮謝宴,驪姬又留他吃飯。
到了晚上,驪姬變臉了,她哭著對晉獻公說:“妾本欲和世子緩和關系,所以召他來好好招待。不料他竟對我無禮。”
晉獻公很是吃驚:“怎么回事?”
“吃午餐時,酒至半酣,他說‘父親老了你可怎么辦?當年我祖父老了,我父便納了我母親齊姜,現今父親也老了,必會把你留給我了’。說完,還上前來要拉臣妾的手------您若不信,明天臣妾邀他同游后花園,君上在高臺上看,就一清二楚了。”
天明,驪姬果然邀請申生一塊同游后花園。那個驪姬事先在自己的頭發上抹了蜂蜜,惹得蜜蜂與蝴蝶紛至沓來,都聚集在她腦袋兩旁。驪姬假意做出害怕的樣子,對申生說:“世子快幫我趕走這些蜂蝶呀?”
申生不知是計,只能在后頭揮舞袖子幫她驅趕。古人袖子寬大,從遠處看,真的只能看到申生抱著驪姬欲行不軌。獻公心中大怒,以為兒子真的在調戲自己的愛妻呢!
晉獻公立馬就要誅殺申生,驪姬又說話了:“申生是我召來的,現在殺了他,人人都會怪我。而且此宮中暖昧不足為外人道,且忍忍吧!”
申生一頭霧水地回了曲沃,驪姬和優施又生出一計來,派人對世子說:“主公夢見齊姜向他哭訴沒有東西吃,你要趕緊祭奠你娘?!?
曲沃本地就為齊姜建有祠堂,申生祭祀完后,派人將用完的胙肉送給晉獻公。此時晉獻公還在翟桓那里打獵沒回來,驪姬將鴆倒在祭酒里,又用毒藥涂抹胙肉,準備停當。
六天后,晉獻公終于回來了。驪姬獻上胙肉,說這是世子申生送來的。晉獻公正要吃,驪姬跪下制止說:“從外頭來的酒食還是要試一下的。”
于是將酒倒在地上,地上迅速拱起一個包;再喚來一只狗,喂它吃一口肉,馬上口吐白沫死了。旁邊一個小內監,強按著逼他嘗酒肉,也是立刻七竅流血死了。
那個驪姬佯裝大驚,撲倒在地大呼小叫:“天啊天!晉國不早晚是世子的嗎?他怎么這么等不及呀?”
又雙淚長流地抱著晉獻公說:“世子是因為我們娘兒倆才做出此事的,如今不如讓妾吃下這酒肉,代君去死,成全了世子吧!”
說完奪了酒杯要喝,晉獻公趕緊把杯子搶下,氣得說不出話來。
驪姬又說:“妾屢次三番婦人之仁,勸您不要殺世子,如今看來,是我幾乎害了您呀!”
晉獻公扶著她說:“孤這就去召集群臣,定誅殺這個逆子!”
群臣什么態度呢?大家早知獻公籌謀此事非止一日了,只能在肚子里抗議,沒人敢說出來,沉默便是態度。只有東關五積極,晉獻公便派他為將,梁五為副,率兵車二百乘討伐曲沃。
大夫狐突雖然關門閉戶多年,但朝中還是留了耳目的。聽聞此事,馬上派人密報申生。太傅杜原款對申生說:“那胙已在宮中六天,明顯是送到宮中后有人下毒。群臣豈有不知的?你可別束手就死??!”
還是老師了解自己的學生,申生還真的就是這個打算,他說:“父親沒有驪姬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我要不洗不清冤情不過是增加罪名;便是洗脫了罪名,父親護著她,必不會加罪,還會傷了父親的心,不如我死了好!”
“那不如先逃到別國去,以后再說如何?”
“我頂著弒父的污名出逃,別人都會怎么看我?若自辯的話,豈不是故意傳播父親的惡名?仁不惡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于是,申生回了狐突一封信后,北向而拜,自縊而死。次日,東關五兵至,聽聞申生已死,便抓了杜原款,回報獻公。
晉獻公召杜原款上朝,要他證明世子是畏罪而死。杜原款大聲喊冤:“原款之所以不死,就是證明世子之心的。那胙留在宮中六天,若世子下毒,誰能保證這么久時間不生變的?”
驪姬從屏風后急呼:“原款教出這么個弒父的逆子,怎不快些把他殺了?”
獻公命力士用銅錘砸破杜原款的頭,當場腦漿迸裂,殿上群臣無不暗暗流涕。
申生是個孝子,好人,無可爭議。他的死和衛國的那個急子一樣令人扼婉嘆息,可是這畢竟是愚孝,不可取。這樣死了,有什么意義?
當然,細細思量,申生之所以自殺,還有他過于看重名譽的原因.出逃將難洗污名,不如以死明志.
多年后,同樣的戲碼又在秦王朝上演了,公子扶蘇見到一份偽造的詔書,不是立馬就死了嗎?他不僅自己死了,還害死了蒙恬,葬送了幾十萬長城兵團,也葬送了整個秦王朝??梢姽磐駚?,這樣愚孝又過于愛惜羽毛的“好”兒子總是屢見不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