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284. 馬服君趙奢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2012字
- 2022-02-26 15:40:30
魏國割獻三城后并未安生多久,秦昭襄王又派客卿胡傷出關攻打,大敗魏將芒卯,奪下南陽之地,設為秦國的南陽郡。這地方被秦王賜給了他舅舅魏冉為采邑,同時魏冉加封為穰侯。
之后,胡傷又領兵二十萬伐韓,包圍了閼與。韓釐王遣使向趙國求救,趙惠文王問臣子們:“要不要救韓國?”
藺相如,廉頗,樂乘的意見一致:“閼與那地方道險又狹,不太好救。”
平原君趙勝說:“韓魏兩國唇齒相依,不救韓國,秦國的兵鋒下一個必會指向我趙國!”
只有趙奢什么意見都沒講,趙惠文王偏偏要問他,他這才說:“道險且狹,好比是兩只老鼠被困在洞穴中,勇者才能取勝!”
趙王便任命趙奢為將,領兵五萬前去救援韓國。
趙奢領兵剛出邯鄲東門三十里,便下令安營扎寨。又傳令說:“有談論出兵的斬!”
他這邊堅壁不出,可秦兵那邊卻聲勢浩大,天天擂鼓練兵,連閼與城中的房瓦都震落了不少。有一名軍吏來稟報秦兵的情況,趙奢二話不說,以犯令為名將他立斬。這樣一連二十八天,趙軍都這樣堅守,仿佛只為自保似的。
胡傷早就聽說趙兵來救援,卻左等右等不見有動靜,派人一打探,說:“趙國果然派了救兵,是大將趙奢。只是出了邯鄲三十里后,便安營下寨,一步也不往前進了。”
胡傷還不信,再派親信直入趙營,對趙奢說:“秦國攻打閼與,眼看就能拿下了,將軍若是要戰,就趕緊來!”
趙奢卻說:“寡君只是礙不過鄰國的面子,派我為后備之用,如何敢與秦國為敵呢?”
于是,治酒備宴款待秦軍來使,還帶他巡視了一遍趙營的深溝堅壘。使者回報,胡傷大喜:“趙軍離開邯鄲不過三十里,便堅壁不進,筑壘自固,分明是不想作戰,閼與我定能攻下。”
秦軍自此一心攻韓,再沒防備著趙軍。
三天后,趙奢估摸著秦軍的使者已經回營了,便先出一萬名能射慣戰的騎兵為先鋒,自己的大軍鎮后,悄無聲息地晝夜兼程前行。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來到離韓國閼與城十五里外的地方,再次扎營。
胡傷得知后大怒,留下一半兵力繼續包圍閼與,自己率領老營人馬,前來迎戰趙軍。趙軍中有個叫許歷的在竹簡上寫著“請諫”二字,長跪于營前。趙奢把他召進來問道:“你想說什么?”
“秦人沒有料到我趙軍會來此,這次交戰必然氣勢旺盛。元帥一定要列個堅固厚實的戰陣,以防被秦軍沖垮,否則必敗。”
趙奢列陣以待。許歷又說:“《孫子兵法》上說過,得地利者勝。閼與的地勢,只有北山最高,但秦將卻不知據守此處制高點,反而留下給元帥,應該急速占領此處。”
“好的。”
趙奢命許歷領一萬人,屯守于北山,居高臨下,秦兵動向,一望便知。胡傷也不傻,一來便爭奪北山。這里山勢崎嶇,易守難攻,有幾個膽大的秦兵上前,全都被趙軍的飛石擊傷。胡傷怒不可遏,指揮軍將尋找其他攻山之路。
恰在此時,忽聽鼓聲大振,原來是趙奢領軍殺到,胡傷只得分兵拒敵。趙奢把一萬名弓箭手分成兩隊,向秦軍的方向一陣亂射。許歷又帶著自己的一萬人從山頂上順勢殺下,喊聲如雷,這樣前后夾攻,把秦軍殺得天崩地裂,無處射閃,大敗而逃。
胡傷墜馬,幾乎做了趙軍的俘虜,幸好遇上兵尉官斯離領兵來救,這才揀回一條命突圍。趙奢一直追了五十里,秦兵根本無法立腳扎營,只得往西逃奔,閼與之圍瞬間被解。韓釐王親自犒勞趙軍,并寫信向趙王致謝。
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藺相如和廉頗一般無二。趙奢推薦許歷為國尉。
趙奢的兒子趙括,打小喜歡談論兵法,家傳的《六韜》《三略》等兵書,早就看完了。常常與父親談論用兵之道,說到興頭之處,指天畫地,目中無人,趙奢根本難不住他。
趙奢夫人喜不自禁:“有這樣的兒子,可謂是將門出將才啊!”
趙奢一聽就不高興了:“趙括不可為將。趙國不用他,是社稷之福!”
“括兒早就把你的兵書讀完了,談論兵法,天下無人能及。你卻說他不可為將,是什么道理?”
“正因為他自以為天下無人能及,所以不可為將。用兵之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戰戰兢兢,博采眾長,尚且不能算無遺策,哪有他趙括說的那么容易?他若得了兵權,必會剛愎自用,其他人的忠謀善策根本聽不進去,必會失敗。”
夫人把趙奢的話轉告給了兒子,誰知趙括根本不以為然:“父親年老膽怯,所以才會這樣講!”
兩年后,趙奢病重,眼看將死,在病床前囑咐兒子趙括說:“用兵是極其兇險之事,古人都戒諱。你父親為將多年,戰戰兢兢,才不至于受身死戰敗之辱,死也瞑目了。你不是為將之才,切不能妄居其位,敗了我趙氏家門!”
說完還不放心,又囑咐妻子道:“他日若趙王召趙括為將,你一定要把我的遺命轉告,推辭此事。一旦喪師辱國,可就不是小事了!”
趙奢死后,趙惠文王念其功勞,把馬服君的爵位世襲給了趙括。
所謂“知子莫若父”,馬服君趙奢早就看出兒子紙上談兵,夸夸其談的本性,所以才留下這樣的遺言,可謂目光如炬。只可惜世事無常,很多事情竟像是天注定一般,再怎么設防都是做無用之功。
秦昭襄王一統天下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秦國的實力已非山東諸侯所能比的,統一的天平在向秦國傾斜。只是,當年秦孝公有商鞅,他父親秦惠文王有張儀,而秦昭襄王要實現宏圖偉業,也需要一位經天緯地之才。所幸的是,這個人很快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