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236.三家分晉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2131字
- 2022-01-09 15:52:38
趙無恤覺得不對:“剛建成的橋,哪里就有死尸了?必是豫讓假扮的。”
左右把橋下的“死尸”拖出來一看,雖然形容有變,但五官輪廓尚在,趙無恤一眼就認出來了,大罵道:“我之前已寬赦你了,如今又想來行刺,上天也不會護佑你!”
趙無恤罵完,下令拖去斬了,豫讓是呼天號地,血淚俱下。侍從們問他:“你莫不是怕死了吧?”
“我不是怕死,是痛哭我死之后,再沒人會為智伯報仇了!”
趙無恤問道:“你之前是范氏的家臣,范氏被智氏所滅,你忍辱偷生,反而侍奉智伯,不為范氏報仇。如今智伯死了,你卻如此心心念念要為他報仇,是為什么?”
“君臣從來以義合。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馬,臣待君如路人。之前在范氏,不過待我以普通人,所以我當然報之以平人。但智伯解衣推食,待我以國士之禮,我當以國士報之。怎可相提并論?”
“你即然鐵了心,我便不能再寬赦你了!”趙無恤說完,解下佩劍,命豫讓自裁。
豫讓接過劍說:“蒙君寬宥,今日臣已不指望存活。但兩次行刺皆不成,實在郁憤難泄。希望您能脫下衣服替己,讓我擊之,以解報仇之意,臣死亦瞑目!”
趙無恤也同情他,便脫下錦袍遞給他。豫讓仗劍在手,怒視著錦袍,三次跳起來猛砍,說:“如今我可以去地下見智伯了。”
如此,他終于心滿意足地伏劍而死。如今這座赤橋,早被世人更名為豫讓橋。趙無恤見豫讓死了,心中悲涼,命收葬其尸。
軍士們提起被豫讓擊砍過的錦袍,趙無恤眼見袍子上被擊砍之處,全都是斑駁的血漬,不由心中驚駭,自此驚懼成疾。
趙無恤這一病,就拖到了來年都不見好轉,該安排后事了。他有五個兒子,可他一個都不立。之前長兄趙伯魯因為他而被廢了適子位,趙無恤一直想補償,早早便立了趙伯魯的兒子趙周為適子。無奈趙周命短,死在了他前頭,趙無恤又立了趙周之子趙浣為適子。
臨終前,趙無恤囑咐趙浣:“我三家滅了智氏后,地土寬饒,百姓悅服。應該乘此時機,約上韓魏兩家三分晉國,各立社稷宗廟,傳與子孫。若遲疑不定,萬一晉室出了英主,收拾民心,則我趙氏的血脈將不保。”
趙無恤死的當年,正是周考王四年,晉哀公已薨,兒子姬柳嗣位,是為晉幽公。
趙浣辦完叔父的喪事,便與韓魏兩家合謀,只為晉幽公留下絳都與曲沃兩座城邑作為食邑,晉國其余所有土地均分三分,各入韓趙魏三家,號曰三晉。自此晉幽公反而成了臣子,逢年過節的還要到三家去朝見。
齊國的相國田盤聽說三家已分晉地,心癢了,也派出田姓陳氏的宗人兄弟們前往齊國各個城邑擔任宰邑。還遣便前往三晉朝賀,與其通好。從此后的國際交往,田,趙,魏,韓四家,便是四個獨立的國家了,互相來來往往,朝賀禮聘。齊晉兩國國君,便如木偶一般,再無任何作為和用處。
三家分晉,標志著東周的歷史從假仁假義的春秋時代正式進入虎狼爭食的戰國時代,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仁義道德的面具被徹底撕碎,無論是國君,貴族,還是平民,在這個亂世只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標準——功利。國與國的交往,人與人的關系,只有功利二字值得權衡玩味,這就是戰國。
之前周考王已任命其弟姬揭接任周公之職,封于河南王城,又將姬揭的小兒子姬班另封于鞏地。因為鞏在王城東,所以姬班就是東周公,而稱姬揭為西周公。自此,周王室的王畿本來就只剩下巴掌大點的地方,也分為東西二周。
周考王薨逝后,太子姬午嗣立,是為周威烈王。與此同時,三晉也實現了政權的交接與更迭。趙浣卒,世子趙籍代立;韓虔嗣位韓君;魏斯嗣位魏君;齊國的田和為田氏嗣子。這四家相交愈深,互相應援打call,準備共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大業。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雷擊中洛陽的周室九鼎,象征天下九州的大鼎全都搖晃不已。三晉聽說后,相互議論道:“九鼎自夏禹治水后,相傳夏商周三代,如今忽然震動,周朝的氣數已盡。咱們立國已久,尚未正名,不如乘王室衰微之機,各自遣使前往洛陽請命,請天子賜咱們諸侯之名。料他不敢不應。如此,咱們便名正言順,既得富貴,又可免去篡位惡名,豈不美哉?”
于是,魏國派出田文,趙國派出公仲連,韓國派出俠累,各自帶上金帛厚禮及本國特產,前去上貢與周威烈王,乞求天子正式冊封。
周威烈王問三晉使者:“晉國的土地都入了三家名下了嗎?”
魏使田文對答道:“晉室失政,外離內叛,我三家以自己的兵力征討叛臣,得了智氏之地,與晉侯無關。”
“三晉既然想做諸侯,何不自立?來告知朕做什么?”
趙使公仲連說:“三晉累世強盛,自立的確綽綽有余。之所以前來稟報,是不敢忘記天子乃是天下至尊。大王若冊封三晉之君,則趙魏韓三家必定世代忠誠,為周屏障,對于王室又有什么不利之處呢?”
周威烈王被捧得很舒服,于是命內史作策命,正式賜趙籍為趙侯,韓虔為韓侯,魏斯為魏侯,各賜冕服圭璧。使臣們攜帶周王的冊命歸國,韓趙魏三家正式宣布國中。趙國以中牟為都,韓國以平陽為都城,魏國的都城設在安邑,各自建立宗廟社稷。
三晉遣使通告列國,各國大多回派使臣致賀。只有秦國自從親附楚國后,再不與中原通好,諸侯們也當它是夷狄一般,所以并未互相遣使。
沒多久,三家廢晉靖公為庶人,命他遷往純留居住,至于晉室碩果僅存的絳都與曲沃兩座城邑,也被韓趙魏三家分了。這晉國自從周成王“桐葉封弟”以來,從唐公叔虞到晉靖公,一共傳了二十九世,到如今算是絕了祭祀了。正所謂“六卿歸四四歸三,南面稱侯自不慚。利器莫教輕授柄,許多昏主導奸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