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繇基死后,楚令尹屈建在栭山設伏,再派別將子疆帶著屬下前去引誘吳軍交鋒,才十余個回合便佯敗而逃。但吳國這邊的相國屈狐庸猜到會有伏兵,并不想追擊。可公子夷昧登高遠望,四下里并沒見到楚軍,便判斷:“楚軍是真的逃了!”
公子夷昧下令全軍追擊,到了栭山腳下,子疆殺了個回馬槍,四面伏兵盡出,將夷昧團團圍住,怎么都沖不出去。幸好有屈狐庸領兵來救,殺退楚兵,救出公子夷昧。這一戰,吳軍慘敗,屈建趁勢滅了舒鳩國。
第二年,楚康王又想伐吳,擔心自家實力不夠,便向秦國借兵。秦景公派弟弟公子針領兵相助。可吳國早有準備,重兵守住長江口,楚軍不能進。
眼看伐吳沒勝算,楚康王又想起鄭國這許多年一直臣服于晉,這口氣不能不出,于是楚軍掉轉矛頭直指新鄭。
楚鄭兩軍對壘,大夫穿封戍在陣前生擒了鄭國的皇頡。楚公子圍想搶這個功勞,要來奪皇頡,穿封戍當然不肯給。那公子圍反在楚康王面前告黑狀,說:“是我捉了那皇頡,結果卻被穿封戍奪走了。”
他前腳剛走,后腳穿封戍就押著皇頡來楚康王面前獻功了,到底是誰擒的俘虜呢?楚康王也決斷不了,便命太宰伯州犁來斷案。伯州犁說:“鄭國的這個俘虜是位大夫,不是細作,直接問他就知道了。”
康王命皇頡站在庭下,伯州犁站右邊,公子圍與穿封戍站左邊。只見伯州犁拱手向上說:“這位是王子熊圍,寡君之弟也。”接著,拱手向下說:“這位是穿封戍,在郢都之外做縣尹。到底是誰擒的你?照實講來。”
向上為尊,皇頡早已心領神會,伯州犁這是要存心奉承公子圍,便假意瞪眼對著公子圍說:“我遇到這位王子,不勝被捉。”
此話一出,穿封戍大怒,在架子上抽出一支戈便要殺公子圍,嚇得熊圍趕緊溜走,穿封戍沒追上。他自己倒被伯州犁追上,反復講些好話,總算勸了回來。楚康王打圓場,便把這份功勞一分為二,親自置酒與二人講和。
之后,成語“上下其手”就用來形容那些玩弄手法,暗中作弊的人。便出自伯州犁的典故,此人的人品看來不怎么樣。
再說說吳國,這些年來的確讓強大的楚國不堪其擾。但吳國自己也有隱患與敵人。相鄰的越國,爵位為子爵,與吳國相等。越國是夏禹的后代,始封祖先是無余,姒姓。從夏朝立國傳至周代,歷三十余世,傳到允常這里。
姒允常是位勵精圖治的君主,自他這里,越國開始強大,吳國甚為忌憚。吳王余祭即位第四年,開始對越國用兵,捉了一個越國的宗室子,砍掉他的雙腿,命他為吳王守船。這船是吳王專用,叫“馀皇”。
有一回,吳王余祭喝醉了躺在船上,這位越人解下吳王佩刀,將余祭刺死。隨從們驚覺,一齊殺了越人。余祭的王位按規矩傳給弟弟夷昧,將國政悉數委于季札。
季札是位君子,不喜刀兵征戰,甫一上任便請求息兵安民,與他國通好,夷昧一一遵從。這便命季札為使,前去出使列國。
第一站來到魯國曲阜,季札請求觀五代及列國之音樂,一邊欣賞,還能一一品評,魯國人引他為知音。
第二站來到齊國臨淄,季札與大夫晏嬰一見如故,十分交好。
第三站是新鄭,這回又與公孫僑,也就是著名的子產互為知己。接下來到了衛國帝邱,季札交到的好友便是蘧瑗。最后一站是晉國新絳,上卿趙武,韓起,魏舒都十分欣賞季札。
這些人個頂人都是當世著名的賢臣,可見季札的確是一位大賢士。
季札出使列國是在周靈王二十七年。再說說這位周天子,本有一位長子名姬晉,十分聰明,跟當年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有些相似,很喜歡吹笙。技藝高超,時常奏出鳳凰鳴音。因為長子,早早便被父親立為太子。
姬晉十七歲時,一次出游于伊水,洛河之間,回來便死了。有人來報周靈王說:“看到太子在緱嶺上,騎著白鶴吹笙,還對當地人說,告訴天子,他跟著神仙浮丘公住在嵩山上,十分快活,不必掛念他。”
周靈王派人去挖開太子的墓穴,果然棺柩是空的,認為兒子必是成仙了。
到了周靈王二十七年時,靈王忽夢見太子姬晉駕鶴來迎,猛然驚醒,只覺笙聲還在窗外,說:“我兒來迎我,我該去了。”
遂傳下遺命,傳位于次子姬貴,之后周靈王無疾而終。姬貴即位,是為周景王。
同年,楚康王也薨逝了,令尹屈建與群臣商議,立康王的同母弟熊麇為王。沒多久,屈建也過世了,喜歡搶他人之功的公子熊圍代為令尹。
吳,楚,周的事都說到了,再說說齊國吧。相國慶封獨自專權,行事日益荒淫。他不是愛喝酒嗎?有一回到盧蒲嫳家喝酒,看上了來奉酒的盧妻,便勾搭上了。也不知他怎么想的,竟將國事全部委托給兒子慶舍,他自己帶著妻妾家財搬到盧蒲嫳去住了。
自此這兩人玩起了換妻游戲,慶封與盧蒲嫳的妻子同居,盧蒲嫳也不吃虧,慶封的妻妾他也一個個都睡過了。兩人挺滿意這樣的相處模式,從不禁忌。有時候,兩人的妻妾共處一室,喝酒作樂,滿口污言穢語,他們也毫不在意。
盧蒲嫳請求從魯國召回哥哥盧蒲癸,慶封馬上同意了,而且將盧蒲癸指派到兒子慶舍那里聽用。慶舍這個人力大無窮,盧蒲癸是個勇士,而且善于阿諛,慶舍很是喜歡。便將女兒慶姜嫁于他,兩人翁婿相稱,自此盧蒲癸便是慶舍跟前第一心腹了。
盧蒲癸當年可是勇爵中人啊,他能忘了慶封也是殺齊莊公的幕后主使之一嗎?盧家兄弟這么做,到底有何居心?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