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平病不欺,健康與天齊
心臟的氣血養生
“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這種重要性并非是人的主管看法,對于人體的整個健康來說,雖然五臟六腑都肩負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在五臟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心臟。
早在《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中就將人體的多個器官命名為官,例如說肝是將軍之官,肺是宰相之官,脾是諫議之官等等,而心是君主之官。君主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帝王。也就是說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導,無論是宰相還是將軍,都必須為君主服務,服從君主的調遣。所以著名醫學家張景岳講:“心為一身之君主……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
心的統領作用集中表現在對血液循環的控制上。在《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血者,皆屬于心。”《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腑也。”脈是血液流通的通道,而脈管與心臟直接相連,血在脈絡的運行依靠氣的推動。所以在《素問·平人氣象論》說“心藏血脈之氣”,藏之于心的這種“氣”,就是推動血液循環的原動力。所以心氣的虛實與病變,對與血脈的運行造成影響。如果心氣非常旺盛,那么心血就會極為充盈,血脈運行就會非常暢通,人體的脈象非常和緩,節律均勻正常。如果心氣非常的虛弱,無力推動血液,則血脈運行不暢通,人體就會表現出胸悶、心律不齊、心悸等,所以中醫在診病時會號脈,就是先判斷一下,心脈是否有問題。
現代醫學證明,心臟是血液循行的動力器官,在機體的整個活動周期之中,心臟總是持續不同的跳動,不斷地將人的靜脈血以一定的壓力射入人的動脈血管中,推動血液循環,這同樣也非常清楚的說明了心臟對于血液循環的作用。
因為心臟主管血脈運行,所以心臟功能的好壞可以從氣色、指甲等位置看出來。從中醫理論來講,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心氣足,心血旺,面色自然紅潤光澤。而心臟病人大多數都是臉色蒼白,指甲與嘴唇的顏色都是青紫色的,絕大部分是因為心血不足、心血淤阻而致。比如說心絞痛等病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心氣虛,邪氣乘虛而入所致。因為心臟同時主管人的精神,所以心血不充足人們往往出現失眠、心煩、健忘、多夢、心神不寧等不良狀況。不管是從臉色、精神狀態還是心情等方面,養心都是不能忽略的。
五味之中,心臟與苦味相對應。而性苦食物主要的作用就是解毒消炎、去火解暑,如苦菜、苦瓜、茶葉、靈芝、銀杏茶、苦丁茶、絞股藍茶等。
在顏色中,心的顏色與紅色對應,紅色食物可以生血補血,清除血管內的淤血。如山楂、西紅柿、紅豆、枸杞子、大棗、紅薯、草莓、西瓜、葡萄、蘋果等,都是養心妙食。
炎炎夏季,人們的心情都會非常煩躁,大喜、大悲、大怒都會致使情緒強烈的波動而影響健康。而人在內心平靜的時候,心率逐漸減緩,燥熱感自然解除,因此內心變得清涼爽快。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記載:“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想暢快清涼舒爽,心胸寬闊,應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以疏導淤阻的氣機。
清心的方法非常多,如練習太極拳、瑜伽,另外在室內可以噴灑一些植物精油,或者是在洗浴的水中放一些,就能緩解緊張的心情,放松內心的壓抑。
對經絡進行按摩也是一種有效的養血養心的方法。對心區進行按摩能夠直接作用于心臟,加強心臟機能,從而充盈血脈,氣血貫通,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心臟的解剖位置在兩肺之間,對于心區的按摩,還能對腹腔、肺部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
按摩的主要方法:在左前胸第5肋間隙之間的心前區部位,一手掌或是兩只手掌相互交疊,放于心區,手掌心發力,做緩慢的循行按摩,可以先順時針方向按摩,然后再以逆時針方向按摩,按揉次數控制在30次為宜。或者兩只手掌攤開,相疊,將雙手置于心區位置,以掌根著力,可以稍加用力,連續按揉次數不少于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