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波動,血液隨音符波動
音樂從古至今都有,輕松、歡快的音樂會讓人身心愉快,一方面它對人的大腦皮質進行影響,當音樂的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震動相吻合的時候(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種共鳴能夠改善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能夠促使人體分泌出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能夠對人體內的血液流量以及神經傳導起到調節作用。另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同時在心理上影響我們的心情,優美、輕松、愉快的音樂能夠讓我們全身舒暢、視野開闊;激昂、興奮、奔放有力的音樂會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意氣風發。音樂能夠讓我們的心情從愉悅轉向悲傷,也可以從悲傷的心情中讓我們步向愉快,故也有人通過這種“音樂療法”對人進行治病,亦稱為“音樂養生”。
中醫學理論認為,音樂能夠調理影響人的情緒,促進人體的氣機運化,平衡陰陽,調理氣血,達到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從而起到震蕩血脈、通暢精神的預期效果。在我國很早之前就已經區分出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與人體的五臟(脾、肺、肝、心、腎)相結合進行診治病的記載,有所謂“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之說。同時,從跳躍的音符之中可以感覺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從容,培養“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的豁達,從而得到守望生命、順遂自然的妙方。
1.在內心感到非??仗摰臅r候,可以聽一聽貝多芬的《命運》,博克里尼的大提琴曲《A大調第六奏鳴曲》,以及日本歌曲《拉網小調》。
2.在感到愁悶的時候,也可以聽一聽西柳貝斯的莫扎特的《b小調第十四交響曲》,《悲圓舞曲》。待猶豫的心情得到解除的時候,再聽格什文的《藍色狂想曲》,傳統民樂中的《步步高》、《喜洋洋》、《情深意長》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3.在心情抑郁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聽聽貝多芬的奏鳴曲,肖邦和施特勞斯的圓舞曲。
4.在難以入睡的時候,可以聽聽莫扎特的《催眠曲》,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德彪西的鋼琴協奏曲《夢》。
5.全身感覺疲憊不堪、無精打采的時候,也能聽聽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我國的民樂《彩云追月》、《流水》也是非常悠揚的。
當然,每個人的情感、愛好、性格、境遇不同,因此對于音樂的偏好、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在進行“音樂療法”之前,首先就應該選擇符合自己性情的音樂,并注意平衡,就像是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非常注意魚肉、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營養成分進行合理搭配,在選擇自己喜歡傾聽的樂曲時同樣應該注意平衡性,即音樂的“陰與陽”、“靜與動”、“強與弱”等。在家中、在車上、在旅途、在辦公室……隨時都可以調養身心、增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