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課從道

10

注釋

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顯現和作用為“德”。

③容:運作、形態。

④象:形象、具象。

⑤以此:此指道。

譯文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道”認識的。

日積月累

謙卦第十五(坤上艮下)

《謙》:亨,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鳴謙,貞吉。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六四:無不利,撝謙。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鳴謙貞吉”,中心得也。“勞謙君子”,萬民服也。“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利用侵伐”,征不服也。“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拓展閱讀

點化陽子居

周王室發生內亂,老子于是離宮準備隱居。一日,他騎青牛行至梁(今河南開封)之郊外,忽聞有人大呼“先生”。老子聞聲發現是弟子陽子居。陽子居,魏國人,入周太學,聞老子淵博,曾拜老子為師。沒想到在梁會與老子相遇,陽子居慌忙從高頭大馬上翻身而下,跪拜于老子所乘青牛之前。老子下來,扶起陽子居,與之相并同行。

老子問道:“汝近來忙于何事?”陽子居施禮道:“來此訪先祖居,購置房產,修飾梁棟,招聘仆役,整治家規。”老子道:“有臥身之地、飲食之處則足矣,何需如此張揚?”陽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靜,行需松弛,飲需素清,臥需安寧,非有深宅獨戶,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獨戶,不招仆役,不備用具,何以能撐之?招聘仆役,置備用具,不立家規,何以能治之?”

老子笑道:“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松,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欲而自寧。修身何需深宅?腹饑而食,體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寢。居家何需眾役?順自然而無為,則神安體健;背自然而營營,則神亂而體損。”陽子居慚愧道:“弟子鄙俗,多謝先生指教。”老子問。“安居何處?”陽子居道:“沛(今江蘇沛縣)。”老子說:“正好相伴同行。”陽子居很高興,欣然與老師結伴向東而行。行至難水,二人乘船而渡。老子牽牛而先登,陽子居引馬而后上。

老子慈容笑貌,與同渡乘客談笑融融;陽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見之施之以座,船主見之奉茶獻巾。難水過,二人騎牲繼續前行。老子嘆道:“剛才觀你神態,昂首挺胸,傲視旁人,唯己獨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陽子居面帶愧色,懇言道:“弟子習慣成自然,一定改之!”老子道:“君子與人處,若冰釋于水,與人共事,如童仆謙下;德性豐厚而似鄙俗平常。”陽子居聽后,一改原來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驕亦不媚。老子贊道:“小子稍有進!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間,自然之物也。貴己賤物則悖自然,貴人賤己則違本性,等物齊觀,物我一體,順勢而行,借勢而止,言行自然,則合于道矣!”

老子于是在宋國沛地隱居,自耕而食,自織而衣。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問修道之方,學術之旨,處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皆以弘揚道德為己任,善化世人。例如其弟子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壘山上。住三年,畏壘之地民風大變: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織而有衣可穿,各盡其能,童叟無欺,百姓和睦,世間太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郎溪县| 华蓥市| 太湖县| 长沙市| 宜昌市| 武隆县| 炎陵县| 南昌县| 永城市| 厦门市| 邵东县| 公安县| 中山市| 成武县| 定南县| 武冈市| 中牟县| 黑龙江省| 怀远县| 延津县| 栾城县| 江达县| 闽侯县| 阳东县| 三江| 芒康县| 老河口市| 岫岩| 泌阳县| 浦北县| 梁平县| 澳门| 乌审旗| 马龙县| 延庆县| 河津市| 武宁县| 东港市| 南昌市|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