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經典誦讀本(上)
- 張乃美主編
- 913字
- 2021-06-18 11:09:01
第2課觀妙
注釋
①第一個“道”是名詞,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實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規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第二個“ 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
④無名:指無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體,根源。
⑦徼:邊際、邊界。引申為端倪的意思。
⑧玄:深黑色,玄妙深遠的含義。
⑨門:一切奧妙變化的總門徑,此處用來比喻宇宙萬物的唯一原“道”的門徑。
譯文
“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們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日積月累
天問(節選)
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伯強何處?惠氣安在?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曜靈安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纂就前緒,遂成考功。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應龍何畫?河海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拓展閱讀
妙識漢字
道,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道,頭行走也。意識帶領身體走向,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辶是辵,指“乍行乍止、走走停停”。“辵”與“首”聯合起來表示“從頭開始行走”;引申意也可以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引領大家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