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甲斐之武田
源義家由于在八幡神社元服(舉辦成年禮),被稱作“八幡太郎義家”;而源義家之弟源義光則在近江的新羅神社元服,故而被稱作“新羅三郎義光”。源義家是源賴義的嫡長子,新羅三郎義光則是源賴義最疼愛的幼子。
相傳清和源氏有八領鎧甲是家族的傳家之寶,分別名為:薄金、源太產衣、澤瀉、盾無、膝丸、八龍、月數和日數。通常來講,這八領鎧甲都由清和源氏的宗主嫡流繼承保管,然而源賴義生前卻將“盾無鎧”和另一件至寶“日之丸御旗”一起傳給了新羅三郎義光。
“盾無鎧”,顧名思義,就是非常堅固、穿在身上就不需要用盾的鎧甲。“日之丸御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膏藥旗”,傳到武田家的這面膏藥旗據稱是日本最古老的國旗。兩件東西之所以被奉為至寶,是因為它們都與神話時代的天皇有關,有近千年的歷史。
相傳這兩件寶物本來是日本上古時代的神功皇后(170—269,日本第14代天皇仲哀天皇的皇后)征討三韓(新羅、百濟、高句麗)時用過的御物,三韓向神功皇后稱臣之后,神功皇后將這兩樣東西供奉到攝津國的住吉神社。永承五年(1050),源賴義受后冷泉上皇的法旨前去征討陸奧出羽,出征前他參拜了住吉神社,當天晚上,住吉大明神向源賴義托夢,將盾無鎧和日之丸御旗贈給他,并祝他旗開得勝,這兩件寶物便到了清和源氏手中。而今,源賴義又將他們傳給源義光,足見他對這個小兒子的疼愛。
前九年后三年之役時,源義光曾經到日本東部的山國甲斐、信濃集結過兵力,戰爭勝利后的晚年,他又帶著兒子們前往關東的常陸國經營自己的領地。因而清和源氏義光流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常陸、甲斐與信濃。在常陸,源義光將領地武田鄉分給了兒子源義清,出于對領地占有的證明,源義清改名為“武田冠者義清”。但是這個時代,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依然強大,武田義清由于在常陸為非作歹而遭到告發,被趕出常陸,發配甲斐經營逸見莊。雖然逸見莊的產權屬于朝廷,武田義清只是作為地頭代為管理,但他還是通過一系列運作成功地將國有資產私有化,其標志就是義清的兒子清光,以逸見莊的“逸見”為姓,稱作逸見清光。

◇ 盾無鎧
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為“國(州)—郡—鄉”制度,全日本大致劃分為66國,又稱66州,實際每一國只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那么大,郡則相當于中國的鄉。此外,若是某家族在相鄰的兩國間有幾個郡或鄉的土地連成一片,這一整塊土地便是莊園。像逸見莊這樣的大莊園,橫跨了甲斐與信濃兩個國,擁有幾個郡的土地。
且說逸見清光在當地扎根之后,首先獲得的子嗣是一對雙胞胎,由此就出現無法確定長幼的問題。當事人費盡心思做了一番考量之后,將雙胞胎中的一個命名為逸見光長,另一個取名為武田信義。逸見光長繼承的是父親逸見清光的姓,他長大后成為逸見莊信濃部分的宗主;武田信義繼承的則是祖父武田義清的姓,他長大后成為逸見莊甲斐部分的宗主,除此以外,武田信義還獲得了源義光以來代代相傳的盾無鎧及日之丸御旗,因而武田信義及其后代的甲斐武田氏,通常被視作清和源氏義光流的宗主嫡流。后來,甲斐武田逐漸又繁衍出了一條、石和、板垣、下條、穴山等分家。
另外,武田家的家紋——割菱,就是取自盾無鎧鎧袖上的松皮菱紋。因而盾無鎧與日之丸御旗,也可以被看作是武田家的象征。
自盾無鎧上的菱紋演變而來的家紋,分為割菱和花菱兩種,下圖左邊的割菱,是只有姓武田的人才能用的,右邊的花菱,則是武田一門中庶家的家紋。

◇ 割菱

◇ 花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