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東坡全集(全八冊)
- 曾棗莊 舒大剛主編
- 4865字
- 2021-06-11 16:44:11
詩集卷三 古今體詩五十二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童仆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自注: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云爾。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自注: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
次韻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間,劉購得之
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惟余故苑石,漂散尚人間。公來始購蓄,不憚道里艱。忽從塵埃中,來對冰雪顏。瘦骨拔凜凜,蒼根漱潺潺。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盡令屬牛氏,刻鑿紛斑斑。嗟此本何常,聚散實循環。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區寰。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況此百株石,鴻毛于泰山。但當對石飲,萬事付等閑。
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善飲酒,未七十而致仕
近聞薛公子,早退驚常流。買園招野鶴,鑿井動潛虬。自言酒中趣,一斗勝涼州。翻然拂衣去,親愛挽不留。隱居亦何樂,素志庶可求。所亡嗟無幾,所得不啻酬。青春為君好,白日為君悠。山鳥奏琴筑,野花弄閑幽。雖辭功與名,其樂實素侯。至今清夜夢,尚驚冠壓頭。誰能載美酒,往以大白浮。之子雖不識,因公可與游。
驪山三絕句
其一
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嘆前王恃太平。辛苦驪山山下土,阿房才廢又華清。
其二
幾變雕墻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上皇不念前車戒,卻怨驪山是禍胎。
其三
海中方士覓三山,萬古明知去不還。咫尺秦陵是商鑒,朝元何必苦躋攀。
次韻子由岐下詩
予既至岐下逾月,于其廨宇之北隙地為亭。亭前為橫池,長三丈。池上為短橋,屬之堂。分堂之北廈,為軒窗曲檻,俯瞰池上。出堂而南為過廊,以屬之廳。廊之兩旁各為一小池,皆引汧水,種蓮養魚于其中。池邊有桃、李、杏、梨、棗、櫻桃、石榴、樗、槐、松、檜、柳三十余株,又以斗酒易牡丹一叢于亭之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和答,凡二十一首。
北亭
誰人筑短墻,橫絕擁吾堂。不作新亭檻,幽花為誰香。自注:舊堂北有墻,予始去之,為亭。
橫池
明月入我池,皎皎鋪纻縞。何日變成緇,《太玄》吾懶草。
短橋
誰能鋪白簟,永日臥朱橋。樹影欄邊轉,波光版底搖。
軒窗
東鄰多白楊,夜作雨聲急。窗下獨無眠,秋蟲見燈入。
曲檻
流水照朱欄,青紅亂明鑒。誰見檻上人,無言觀物泛。
雙池
汧流入城郭,亹亹渡千家。不見雙池水,長漂十里花。
荷花
田田抗朝陽,節節臥春水。平鋪亂萍葉,屢動報魚子。
魚
湖上移魚子,初生不畏人。自從識鉤餌,欲見更無因。
牡丹
花好長患稀,花多信佳否。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自注:牡丹花有四十余枝。
桃花
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
李
不及梨英軟,應慚梅萼紅。西園有千葉,淡佇更纖秾。自注:城西有千葉李,若荼?。
杏
開花送余寒,結子及新火。關中幸無梅,自注:關中地不生梅。汝強充鼎和。
梨
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
棗
居人幾番老,棗樹未成槎。汝長才堪軸,吾歸已及瓜。自注:棗樹至難長。
櫻桃
獨繞櫻桃樹,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從向口中。
石榴
風流意不盡,獨自送殘芳。色作裙腰染,名隨酒盞狂。自注:酒名有石榴。
樗
自昔為神樹,空聞蜩鳴。社公煩見輟,為爾致羊羹。自注:樗舊為土地廟所蔽,余始遷廟墻北。
槐
采擷殊未厭,忽然已成陰。蟬鳴看不見,鶴立赴還深。自注:上有野鶴三四。
松
查注:按此首疑是檜
強致南山樹,來經渭水灘。生成未有意,鴉鵲莫相干。
檜
查注:按此首疑是松
依依古松子,郁郁綠毛身。每長須成節,明年漸庇人。
柳
今年手自栽,問我何年去。他年我復來,搖落傷人意。
次韻子由辛丑除日見寄
薄宦驅我西,遠別不容惜。方愁后會遠,未暇憂歲夕。強歡雖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念為兒童歲,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府卒來驅儺,矍鑠驚遠客。愁來豈有魔,煩汝為攘磔。寒梅與凍杏,嫩萼初似麥。攀條為惆悵,玉蕊何時坼?不憂春艷晚,行見棄夏核。人生行樂耳,安用聲名籍。胡為獨多感,不見膏自炙。詩來苦相寬,子意遠可射。依依見其面,疑子在咫尺。兄今雖小官,幸忝佐方伯。北池近所鑿,中有汧水碧。臨池飲美酒,尚可消永日。但恐詩力弱,斗健未免馘。詩成十日到,誰謂千里隔。一月寄一篇,憂愁何足擲。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厔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乃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
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自注: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云孔明所筑。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于武城。雞嶺云霞古,龍宮殿宇幽。自注:縣有雞爪峰、龍宮寺。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將歸為少留。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聞道蟠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自注: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聞太公蟠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自注: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黃金謾似丘。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巖崖已奇絕,冰雪更雕鎪。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自注: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道過太白山,相傳云: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近山麥早,臨水竹篁修。先帝膺符命,自注:十七日寒食,自盩厔東南行二十余里,朝謁太平宮二圣御容。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于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神封翊圣將軍,有殿。行宮畫冕旒。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虬。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飗。自注: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于溪堂。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自注: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或云,近官竹園往往有虎。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辀。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御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羽客知人意,瑤琴系馬秋。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入谷驚蒙密,登坡費挽摟。亂峰攙似槊,一水澹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滿瓶雖可致,洗耳嘆無由。自注:是日游崇圣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臺尚在,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早食而別。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又西至延生觀,觀后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遂宿于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自注: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升。亂山橫翠幛,落月澹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再游應眷眷,聊亦記吾曾。
留題延生觀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無厭,上到巉巉第幾尖。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鬢眉纖。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澗草巖花自無主,晚來蝴蝶入疏簾。
留題仙游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融讀書石室。過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橋,畏其險,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蜀客曾游明月峽,秦人今在武陵溪。獨攀書室窺巖竇,還訪仙姝款石閨。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從此送殘山。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漸入西南風景變,道傍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郿塢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樓觀
自注:秦始皇立老子廟于觀南,晉惠始修此廟。
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長有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術誰燒廚灶香。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
題寶雞縣斯飛閣
西南歸路遠蕭條,倚檻魂飛不可招。野闊牛羊同雁鶩,天長草樹接云霄。昏昏水氣浮山麓,泛泛春風弄麥苗。誰使愛官輕去國,此身無計老漁樵。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憶弟淚如云不散,望鄉心與雁南飛。明年縱健人應老,昨日追歡意已違。不向秋風強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譏。
客位假寐
自注:因謁鳳翔府守陳公弼。
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豈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慍色見髯須。雖無性命憂,且復忍須臾。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其一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愁腸別后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其二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譍。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其一
病中聞汝免來商,旅雁何時更著行?遠別不知官爵好,思歸苦覺歲年長。著書多暇真良計,從宦無功漫去鄉。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其二
近從章子聞渠說,自注:章子,惇也。苦道商人望汝來。說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歿厭凡才。夷音僅可通名姓,癭俗無由辨頸腮。答策不堪宜落此,上書求免亦何哉。
其三
辭官不出意誰知,敢向清時怨位卑。萬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憂家有師。此外知心更誰是,夢魂相覓苦參差。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經旬臥齋閣,終日親劑和。不知雪已深,但覺寒無那。飄蕭窗紙鳴,堆壓檐板墮。自注:關中皆以板為檐。風飆助凝冽,幃幔困掀簸。惟思近醇,未敢窺璨瑳。何時反炎赫,卻欲躬臼磨。誰云坐無氈,尚有裘充貨。西鄰歌吹發,促席寒威挫。崩騰踏成徑,繚繞飛入座。人歡瓦先融,飲雋瓶屢臥。嗟予獨愁寂,空室自困坷。欲為后日賞,恐被游塵涴。寒更報新霽,皎月懸半破。有客獨苦吟,清夜默自課。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饋歲
農功各已畢,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置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別歲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讀《開元天寶遺事》三首
其一
姚宋亡來事事生,一官銖重萬人輕。朔方老將風流在,不取西蕃石堡城。
其二
潭里舟船百倍多,廣陵銅器越溪羅。三郎官爵如泥土,爭唱《弘農得寶歌》。
其三
琵琶弦急袞梁州,羯鼓聲高舞臂鞲。破費八姨三百萬,大唐天子要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