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鋼琴藝術史(音樂卷)
- 周薇
- 606字
- 2021-06-11 15:03:04
第五節 結語
鍵盤樂器的歷史發展反映了人們在音響審美上的追求。一是對聲音色彩變化的追求,表現在對管風琴、羽管鍵琴和電子琴變音音栓的增加上;二是對音量的追求。
然而除去對音色音量的追求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影響著鍵盤樂器的沿革,那就是樂器與演奏者之間的關系。凡是在加了音栓或變音器等用機械操縱聲音變化的樂器面前,演奏者顯得比較被動;而在需依靠指觸作聲音變化的樂器上,演奏者的主動性比較強,也就是自我表現的余地較大。演奏者有一種強烈的要求,即對自身主體性的強調。也就是說,人生來具有內心表現的欲望。有一種進行創造的內軀力,因為人在創造中看到了自我的本質力量。演奏者并不甘于受到樂器的現成制約,而是把樂器作為表現自我情感的媒介。
從鋼琴盛久不衰的情況來看,演奏者在這件樂器上既有主體性發揮的滿足,又有創造變幻無窮的色彩的可能性。只是這種色彩感相對電子琴那種實在的模擬性來說,更富有暗示性,更需要運用人們的想象力,去尋找鋼琴上的“弦外之音”。
愛因斯坦曾說過:“現實世界只有一個,想象力卻可以創造千百個世界。”鋼琴在鋼琴家想象力的駕馭下,可以創造千百種音響世界。這種暗示性的色彩更能引人進入深遠的意境,在審美上有更高層次的意義。
注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