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棋魂

小學六年級生進藤光,因為考試不及格而被扣掉了所有的零花錢,囊中羞澀的他打算上爺爺家去偷偷倒騰一些中古品啥的去賣以此賺點小錢,翻箱倒柜的時候意外看到了一副圍棋,在觸碰到棋盤的那一瞬間,可憐的小朋友就被鬼上身了,一個附在棋盤上數百年的亡魂與進藤光順利合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舉頭三尺有神明,沒事兒別當敗家崽。

好在附身進藤光的那位不是什么壞人,說起來還是個苦人兒。此人名叫藤原佐為,本是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圍棋手,深得天皇寵信,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御前棋侍,這里的侍不是侍衛也不是武士,只是伺候天皇下棋的人,跟薛一驃他們沒關系。

卻不想由于佐為技藝高超,惹來了同行的嫉妒,在一次御前圍棋比賽中,他被誣陷作弊開掛,從此受到了天子的疏遠,越想越郁悶的佐為一時沖動就跳了湖。

不過因為哥們兒怨念太深,所以即便死了之后也沒能成佛,而是成為亡魂四處飄蕩,但對圍棋的熱誠依然存在,所以在外晃蕩了幾年后又把自己的靈魂封印在棋盤上,除了進藤光之外,他還附身于江戶時代的圍棋名家本因坊秀策過,只不過秀策死得早,看佐為那意思是可能還沒玩夠,所以便又找上了進藤光。

從此以后,進藤光依靠佐為的幫助,在圍棋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先是打遍全校無敵手,接著又是全小區,全街道直至最后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然而,在此過程中,佐為發現,自己在人間的時日已經無多,不過他沒有告訴光,而是繼續默默的守護著他的成長。一天,光突然發現整日與自己形影不離的佐為失去了蹤影。他四處尋找,卻沒有結果。光茫然若失,決意不再下棋。這時候,好友兼對手伊角從中國棋院回到日本,前來探望,他再三要求與光對局,終于將其打動。手執棋子的剎那光不禁淚如泉涌,他突然明白了,原來佐為早已融入了自己的棋中。

這是一部相當成功的漫畫,在當年普遍認為“圍棋是老頭子的娛樂”的日本,以圍棋為題材的漫畫卻賣出了1800萬本單行本,動畫收視率一度飆到37.5%,最重要的是,漫畫連載之后,日本下圍棋的人一下子從原來的三百萬上升到四百萬,而這一百余萬人里,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

不得不說漫畫在日本的影響力著實非同小可,當年日本足球不過是中國隊盤子里的咸菜,可在動畫片《足球小將》播出后,雙方的位置似乎掉了個個兒。

好吧,令人悲傷和尷尬的話題先放一放,我們這次的主題是日本圍棋的歷史。

日本圍棋,毋庸置疑是從中國傳來的,這個放哪兒都沒有爭議。只不過,關于圍棋傳入的具體時間,倒是有不少說法。

一般認為,圍棋是被著名的遣唐使,片假名的發明者吉備真備和尚從唐朝給帶過去的,不過最近也有史料研究表明,早在隋朝,就有關于日本圍棋方面的記載了。唯一可以肯定是,當圍棋進入日本之后,就迅速流行了起來,尤其是在上層貴族中,一下子便成為了人氣第一的娛樂活動,并且出現了無數棋癡。天平十年(738),正四位左大弁大伴古麻呂和同僚連東人下棋,結果也發生了一方說另一方作弊開掛的事情,大伴古麻呂比起藤原佐為則要粗暴的多,他一點也不郁悶,直接操起了一把刀就朝對方腦門上劈去,連東人當場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是日本歷史上有記載以來的第一次因娛樂口角而殺人的案件。

到了平安時代,圍棋開始受到了貴族女子的喜愛,在反應當時上流社會形態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以及《枕草子》中,都有對此的相關描述。

圍棋真正從宮廷流入民間是在戰國時代了,不過和平民相比,由于棋盤如戰場,所以黑白對弈更受武士們的歡迎,根據不完全統計,戰國時期會圍棋的武士超過九成,三成以上的人,把圍棋當做自己的最愛,其中包括了人稱戰國三巨頭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這三人之中,技術最好的應該是織田信長,根據史料推算,他的圍棋實力應該相當于現在的四段左右。

縱觀整個戰國時代,最能下圍棋的應該是一個叫日海的和尚。他曾經分別擔任過上述那三位的圍棋指導老師,并且得到了他們非常高的評價。織田信長曾授予日海“名人”稱號,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后撥專款作為日海每年的特殊津貼,而德川家康在開江戶幕府后,親自召日海去江戶,任初代名人棋所。所謂“棋所”,是江戶時代賜予圍棋最強手的榮譽稱號。其職責是總理圍棋事務,指導將軍弈棋,壟斷圍棋等級證書的頒發權等。德川家康每年還支付給日海祿米五百石。在得到各種殊榮之后,日海將自己的棋坊取名為本因坊,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算砂,這也就是流傳至今日本圍棋名家本因坊的由來。當時因棋藝高超而享有祿米的還有另外三個嫡派,即安井家、井上家、林家,加上本因坊,合稱“棋所四家”。尚武的幕府因酷愛圍棋,所以一直在大力推廣,寬永二十年(1644),幕府建立了“御城棋”制度,出戰者有“棋所四家”和其它的六段棋手。名門望族也可破格參加。參加“御城棋”被看作與武士們在將軍面前比武同等高尚。不久,各家圍繞“棋所”頭銜展開了反復激烈的爭奪戰。這一時期是日本圍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話說這爭奪棋所的最初爭霸戰是本因坊第二代算悅和安井家第二代算知,從寬永二十一年(1645)開始的九年間,雙方陸陸續續對戰共計六次,結果是三比三打平,因為無法分出勝負,所以這最初的對決并沒能決定由誰來擔任棋所。

然而,本因坊算悅死后,安井算知卻依靠走后門通路子這類手段,于寬文八年(1668)被任命為棋所。幕府的這個決定遭到了本因坊的強烈不滿和抵制,第三代道悅挺身而出,公開表示要向算知挑戰。

結果七年里雙方酣戰二十局,算知負十二局、勝四局、和四局,不得已拱手讓出棋所的寶座,這次棋戰其實也是江戶時代最為激烈的一次。不過賽后,道悅就將本因坊傳給了第四代道策,自己隱居了起來。

不過,盡管江戶時代日本棋壇的競爭極為激烈,也算是高手輩出,但就國家的整體實力而言,日本的圍棋依然在中國之下,當時的日本圍棋著作《發揚論》、《棋經眾妙》、《死活機妙》等書,大多取材于中國的《玄玄棋經》,其實這也難怪,因為16世紀到17世紀那會兒,同樣也是中國圍棋的巔峰時代。

徒弟真正超過師傅,那是20世紀之初的事情了,因為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國運日趨衰退,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去下棋,而日本雖說也經歷過一段圍棋的蕭條期,但因明治維新之后,以本因坊十八代為首的方圓社致力于棋壇復興,再加上一些吃飽了飯整日閑著的王公貴族的努力推動,使得日本圍棋蒸蒸日上,并在昭和元年(1925)將全國的各種圍棋社團整合一體,組成了日本棋院,迎來了日本圍棋的黃金期。

可以說,從那以后的70多年里,日本的圍棋水平一直是世界第一,不過話得說回來,其實整個地球下圍棋的國家也沒幾個,除了日本就是中國,朝鮮雖然也下,不過當時的朝鮮半島乃是日本的殖民地,人民窮的別說吃飯了就連大米白面一年到頭都難看到幾回,自然也就沒人去管那些黑的白的了。就這樣一直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現了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豐富了,然后又出了個聶衛平,于是,日本的圍棋就這么被中國給比下去了。

不要怪我說的太簡單,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的,當年聶衛平跑去日本下棋,來了六個九段的,結果七人下六場,聶衛平五勝一負,震驚了日本棋壇。再加之最近幾十年來韓國的圍棋貿然崛起,使得原本世界第一的日本變成了世界第三——下圍棋的國家倒是沒變,還是中日韓三國,北朝鮮似乎不怎么參賽。

然而,盡管在專業的比賽中不見得有那么強,但日本依然是圍棋大國,前面說過了,全日本的圍棋人口超過400萬,中國的話雖然沒經過仔細統計,但怎么著也很難超過1000萬,而日本的總人口僅為中國的十分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普及率比金牌銀牌更為重要些。

最后想要說的不是歷史而是漫畫,是關于藤原佐為的一些事。

且說佐為之所以會附在棋盤上,除了因為他喜歡圍棋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想參透所謂的“神之一招”。

后來,佐為沒有遺憾地走了,由此可以推斷,他應該已經學會了那個大絕招。

不過一直到他離開,漫畫都沒有透露到底什么是神之一招。

根據字面解釋,這玩意兒應該類似于寫文章里的神來一筆,就是下圍棋的時候突然落了一枚能夠扭轉乾坤的好子。

但仔細想想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棋盤上總共有361個交叉點,變化莫測何止千萬,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自己擁有在任何情況下僅憑一子都能反敗為勝的“神之一招”,換言之,作為招數而言,這東西其實是不存在的。

個人覺得,其實“神之一招”應該是一種境界。當然,已經有很多中國的日本的佐為迷也這么說過了,其中不乏圍棋的高手,并且他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不斷追求更高技藝的永無止境的境界,不光是佐為,也是每一個圍棋手所向往的境界。

我是一個雖然會下圍棋但水平很爛的人,QQ游戲上至今分數還低于0,所以我無法領悟什么叫做不斷追求更高技藝的境界,只是隱約記得,當佐為第一次(似乎)看進藤光自己下棋的時候,被那個孩子臉上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對于小光而言,圍棋不是職業,也不用爭房子爭地或者是爭皇恩,圍棋僅僅是一種能夠讓人感到快樂的娛樂活動罷了。

而佐為,恰恰缺的就是這份快樂。

當年的他,太過于在乎勝負名利那些浮云般的東西了。仔細琢磨,即便被誣作弊,也不過僅僅是一盤棋而已,就算不快,又何苦為此走上絕路呢?

或許是我無法體會到一個棋手對于棋盤勝負以及清名潔譽的看重之心,但我真的覺得,像下棋這種事兒,快樂,才是根本。

個人認為,所謂的“神之一招”境界,其實,不過是保持一顆快樂的本心而已。后來的佐為正是從進藤光身上明白了這點,才會毫無掛念地結束了自己的亡魂生涯而立地成佛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县| 万州区| 江西省| 昌平区| 扶沟县| 都江堰市| 莆田市| 威海市| 南宁市| 肇东市| 华安县| 西峡县| 木兰县| 香格里拉县| 抚宁县| 如皋市| 庐江县| 阿荣旗| 锡林浩特市| 泰州市| 微博| 松潘县| 遂昌县| 米林县| 金阳县| 宁津县| 元氏县| 鲁甸县| 拉萨市| 五寨县| 东安县| 札达县| 曲沃县| 九龙坡区| 张家口市| 雷州市| 朝阳区| 颍上县| 遵义县| 灵丘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