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周家的一些前輩研究蓮子、蓮藕、荷花、荷葉、還有其生活習性,總結出一套特殊的呼吸方法,就是骨頭呼吸、毛發呼吸、皮膚呼吸、耳朵呼吸,而這些都是輔助呼吸,因此我們的很多高手可以在水下呆很長時間!”革紅的話帶給張偉的好處很大啊!
如梁山好漢阮小七?還有五鼠里的蔣某?張偉懂了很多,因為星斐教過憋氣的方法,所以輔助方法就有用,也不枉來此一游了,剛才的破陳還是值得的。
看起來自己學習的天性還是值得稱道的!修仙就是應該好學不倦吧!張偉感悟良多!
古人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從現在的情況看,奇書傳承已經顯世,而且自己的九陽血脈也得到了確認,因為吞太陽的蛇對自己的關注就是證據。
所以自己必須把修仙族勢力擰成一股繩,因為覬覦修仙傳承的勢力不計其數,如果有人故意放消息出去的話,那么整個世界皆會為之瘋狂,接下來就是千方百計來湊熱鬧…
自己肩上的擔子會越來越重,因此,自己必須時時刻刻提升實力…
而可靠的同盟往往是致勝的關鍵,自己屬于修仙同盟的少主,而且還是大家統一認可的。
這個讓張偉聯系到曾經的八大修仙家族,當時大家都認可張果(家)老,或許所謂的少主就是八大修仙家族的延續?
張偉想到了祖輩融合龍血的艱辛,因為這種換血是在拿命賭博,或許古代真的有龍。
龍飛與鳥類不同,龍沒有翅膀,而鳥類有翅膀,也許祖輩的換血目的就是想如龍一樣“飛龍在天”。
從今天的收獲看未來,自己就應該出去游學...
……
“革紅,你們的那個呼吸方法確實不錯,水里可以呆很長時間的,謝謝啦!我是不是應該去看看文美!不過你們家族的陳是越來越強了。”張偉認為要讓周家家族的決策亂一點,小孩子不應該有壓力的,保持天真爛漫就是最好的。
張偉告別革紅,就向文美那邊走去,門口又是五行陳。
“少主!要想見人,就必須過陳,這是規矩!”其中一位高手恭敬的說道,而且語氣里帶著某種不亢不卑,意思是會全力以赴!
“各位好,我就是見見熟悉的人,認為來了就應該問候一下,守陳與破陳都是一種歷練,而且可以改進某些不足之處。”張偉說的很直白,仿佛就是平常的練習。
五行陳已經形成,張偉感覺對手越來越厲害了,也許他們是真心要留下張偉,不想讓張偉再闖過陳。
張偉一往無前的走進五行陳,看起來這次要拿出全部本領了?
張偉用游龍步起式,同時含有八仙陳的攻勢!
現在的周家五行陳環環相扣,沒有破綻,所以張偉必須強勢突破了!張偉用起了一個人的八仙陳,而且沒有保留多少,只是現在不會有打雷,因為那是一種控制問題。
氣勢磅礴,如千軍萬馬,如海潮狂飆,可是現在的張偉放出來的是某種柔和的氣勢!
氣勢只是一種態度,周家的五行陳沒有破綻,可是對張偉來說,已經破了陳,因為八仙陳真正的實力是配合使用后的疊加威力,也就是張偉現在相當于八個人在與五行陳對抗了。
張偉現在只是用八仙陳牽制住五行陳,周旋一下后,就打算出震成離,跳出陳去。
可是周家的五行陳卻變樣了,就是五行陳直立了起來,明顯是針對張偉的起跳了。
其實這樣的直立就非常的不穩定,張偉不跳了的話,利用游龍步就可以繞過去,因為這樣的陳已經很少有回旋的余地了,可以說周家五行陳是舍棄了自己的長處,雖然高度有了,靈活性卻限制住了。
不過張偉不能跳了,因為如果自己跳5米上下,那么某種氣勢可以直接壓垮周家的疊羅漢,也許會傷害到某某人,而這是目前不允許看到的。
為了顧全周家的面子,張偉決定從側面過去,疊羅漢中的底層是3人,他們也有某種顧忌,因為上面兩人根本攔不住張偉起跳的高度,所以他們的需要用三個人的高度來攔張偉。
可是就算三個人的高度也是攔不了張偉的高度的,因為他們疊羅漢是站在肩膀上的,那么真正的高度就要打折扣了。
張偉要跳過這樣的高度也是可以的,但是既然人家有這樣的意思,那么就讓他們得逞好了,張偉用游龍步到邊上,假裝要起跳,而在不經意中穿過了手與手之間的空隙,其中一人的手來攔,張偉用小擒拿一揮,身體就如魚一樣的過去了。
這個五行陳是高手組成的,可是張偉的八仙陳更加的有攻擊力,其實兩者本來就都有所保留,如果是硬拼的話,張偉還是可以贏的,因為一個人的八仙陳之帝道,威力是可以復加的。
這樣的練習,對于看熱鬧的周家人是一場盛宴,那是人山人海。
周偉民與可可也在,可可還在解釋著某些細節。
周家人一撮撮的竊竊私語著,有夸張偉不愧為少主,武功確實深不可測,也有的說是周家的五行陳很強,因為對手是少主,所以就放水了。
“謝謝大家手下留情,故意放我過關,要不然我肯定過不了!”張偉也不好意思贏,可是這就是所謂的江湖,有身不由己就對了!
“少主!我們是心服口服的,過關了就是過關了,我們就是盡力而為。”其中的一個高手一本正經的說,仿佛他們是世界上最公正廉潔的。
“張偉!你這么如此任性,來這里做什么?”周文美的話有某種責備的意思,不過張偉認為正常。
“我們本來就是認識的,來了這里,能不來打招呼嗎?還有前面三個美女都有教我絕招,萬一你也有絕招教給我呢?是不是!”張偉就是發揚那好學不倦的傳統,而且還會蒙人。
不確定時候就應該圓滑,張偉是講故事的高手,所以某些路子就會相對圓滑。
張偉說的也是實話,某些求學之路是坎坷的,如果沒有好學不倦的心態,沒有見縫插針的去求學,那么要想有某種特別的成就是很難的,而很多知識本身是讀死書可以學習到的。
不聚小溪,何以成大海,不向人求教,那來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