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這個社會普遍對老實人有著一種慣性思維,認為老實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不思變通,因而更容易受欺負。相對于“奸詐人”,老實人的這些品質對周邊人既無危脅又無傷害,不說受歡迎,但至少不應該排斥才對,那么為什么他們反而受到了歧視呢?原因在于,在當前這個高度強調創新、靈活與快節奏的時代,規則尚未確立,惡性競爭普遍存在,老實人的高度原則性與利他性降低了他們在特殊時期的適應性。使他們在與他人產生利益沖突的時候常常選擇讓步。盡管勤懇做事、默默付出,卻不好意思討價還價,結果就被冠以“懦弱“相關的人格屬性,從而導致他們在競爭生態中經常陷入劣勢。
事實上,老實人的一切行為和其它人一樣,都有潛在的利己傾向,只不過衡量利益的角度不同。他們之所以性格內斂、重視規則,甚至忍氣吞聲,其目的都是為了規避風險。在老實人看來,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意味著高風險,與別人起爭執意味著高風險,獲取太多的利益也是高風險,哪怕這些利益本來就屬于自己。他們想通過委曲求全的方式達到相安無事的效果,只是他們沒想到這種自我保護行為并不能給他們帶來安全,反而會增加他們受到傷害的風險。老實人面臨的風險首先是容易讓人占便宜。他們不僅自身不會侵占他人的利益,在他人侵占自己利益時也大多釆取忍讓的態度,雖然在他們心中對這些行為非常反感,但是小心謹慎的性格也讓他們不敢站出來反抗。況且他們競爭意識很差,無法在競爭中為自己爭取優勢。鑒于沒有勇氣放手一搏,他只好選擇息事寧人的處世方式。其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來是互惠互助的平等關系,而老實人為了規避風險會下意識地在他人面前擺出一副低姿態,從而為他人所用。由于他們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因而也會失望,也會憤怒,甚至會在內心對某個人產生強烈的仇恨情緒。由于長期內心處于極度壓抑的狀態,老實人在遭遇過多的打擊之后便容易心理扭曲,因而還會誘發一些惡性案件。
盡管人們對“老實人“帶有明顯的貶義和偏見,但隨著法制建設的深入和誠信體系建立,老實人的高度原則性與利他性會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如果能克服過于保守的缺點,必然會逐漸受到社會的認可和鼓勵。當然,前提是要把無能和老實,軟弱和善良嚴格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