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幼兒追鬧跌傷,三方各負其責
- 幼兒教育法制案例分析
- 童憲明主編
- 1211字
- 2021-06-03 11:04:11
案情
江南某幼兒園一教師,在上課時因園長有事與其商量而臨時離開教室。幼兒強強見鄰桌英英的玩具小狗挺好玩的,就拿過來自己玩,英英不同意,讓強強還回。強強拿起小狗就向門外跑,英英急起直追。追逐至走廊,英英不小心滑了一跤,后腦撞在墻上,當即昏迷。鄰室教師發現后及時報告園長并送往醫院,經診斷為輕微腦震蕩,共花去醫藥費3000元。經查,強強的父母均在國外工作,其父母將強強委托給朋友張一夫照管。事后,英英父母要求張一夫賠償3000元醫藥費,張一夫以不是強強的父母為由拒絕。
分析
我國《民法通則》第12條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該法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該法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本案中,強強作為未成年人,其父母是他的監護人。《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第159條規定:“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護人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本案強強的父母應承擔賠償醫藥費的民事責任。該意見第22條又規定:“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因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由監護人承擔,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確有過錯的,負連帶責任。”強強的父母在國外,把強強委托給朋友張一夫,張就成為被委托人。因此,張一夫在強強父母不在期間負有管教、照顧強強的監護職責。本案應由張一夫和強強的父母連帶賠付英英的醫藥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60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本案中兩幼兒均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且事故的發生與教師離開教室的行為是有因果關系的。家長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應有看管、照顧、教育的責任,而且上課期間教師不能離開教室,即使有特殊情況需要走開,也應該讓別的教師替代后方可離開,這樣才能讓幼兒始終在教師的看管范圍內。本案中,教師離開教室的原因是園長有事找她,但決不是免責的理由,英英的受傷是教師的過錯造成的,因此幼兒園應該適當承擔責任。
本案最終由強強的父母承擔主要民事責任,張一夫承擔連帶責任,幼兒園承擔相應的責任。
建議
(1)幼兒園教師應嚴格遵守教育的規章、制度,不得任意離開教室,避免事故的發生。
(2)幼兒園園長應增強法制意識,認識到讓教師離開教室而又沒有安排其他教師,使幼兒脫離教師的照管是一種違法行為。
(3)幼兒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能隨意拿別人的東西。
(4)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要加強對幼兒的教育,在幼兒園要遵守紀律,未經同意不得隨意拿別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