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樸存,自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嘉慶十七年(1812)十月初七日(11 月 10 日),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東鄉左家塅。道光十二年(1832)中舉人,后三試禮部不第,遂棄科舉仕進,究心經世致用之學。曾作鄉村塾師和書院山長。道光三十年(1850)太平軍起事后,一度在家鄉辦團練,歷贊湖南巡撫張亮基和駱秉章幕,深得張、駱倚信。咸豐十年(1860)由胡林翼、曾國藩保舉,清廷特旨以四品京堂襄辦軍務。他招募“楚軍”五千人,赴江西、浙江前線與太平軍作戰,次年任浙江巡撫。同治二年(1863),楚軍占領浙江金華、衢州等地,遷閩浙總督,仍兼浙江巡撫。次年,攻占杭州,并控制全浙。同年,湘軍攻陷天京,詔封一等伯爵,賜名“恪靖”。隨即奉命入閩追擊太平軍余部李世賢、汪海洋,同治五年(1866)2 月攻滅于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后與沈葆楨在福州設馬尾船政局,制造輪船。再任陜甘總督,受命鎮壓捻軍和西北回民軍。他制定“先捻后回,先秦后隴”的戰略,于同治七年(1868)將西捻軍擊滅于山東海濱。旋率軍返回西北,繼續攻回。擊敗陜西回民軍后,入甘肅。同治十二年(1873)攻克肅州,陜甘回民起義平定,授協辦大學士。平回期間,先后在西北舉辦蘭州機器局、蘭州織呢局等新式企業。同治十三年(1874)授大學士,仍留陜甘總督任。光緒元年(1875)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西征軍出征新疆,討伐阿古柏,先后收復天山北路、南路。阿古柏自殺,其侵略政權于光緒三年(1877)覆滅。他被破格敕賜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新疆平定后,建議新疆設省,并提出浚河渠、建城堡、清丈地畝、厘正賦稅和分設義塾等多項主張,以促進新疆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俄伊犁交涉中,他主張“先之以議論,委婉以用機,次之以戰陣,堅忍以求勝”,并在新疆積極備戰,成為曾紀澤修改崇厚與俄國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的武力后盾。光緒七年(1881)離開西北入京,任軍機大臣,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同年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期間,再入軍機,兼管神機營事務。旋任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光緒十一年(1885)9 月5 日病逝于福州。謚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本書所收的家訓,大多都是左宗棠出山贊襄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府以后所寫。從這一年開始,他在家時間日益減少,在外南征北戰時間日益增多,只能憑借家書對子孫言傳身教。

《清史稿》評價左宗棠:“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誠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撫綏,眾至如歸。論者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信哉。”曾國藩在書信中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在奏疏中的名句“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久為傳誦。當時的歐洲人在《西國近事匯編》中,也高度評價了左宗棠的軍事指揮才能,稱贊左宗棠老成持重,謀而后定。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時期曾任美國農業部長、美國副總統的亨利·阿加德·華萊士說:“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偉大人物之一,他將中國人的視線擴展到俄羅斯,到整個世界……我對他抱有崇高的敬意。”1937 年,美國學者W. L.貝爾斯經過多年研究而撰著《左宗棠傳》,他在書中評論道:“左宗棠具有真正偉大的靈魂。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一個偉大的管理者,也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在國外知者甚少,在他自己的國家里也未享有應得的聲望。倘若他的同胞能仔細研究他的生平與功績,就能夠獲益匪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對國人在悠久歷史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深感自豪。他對古代圣賢懷有敬畏之心,且一直遵循圣賢之道。他為自己的祖國嘔心瀝血,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他懷有堅定的信念,深信國人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為多災多難的祖國找到一條出路。左宗棠不愧為國家之光、民族之光。”美國《新聞周刊》在 2000 年評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四十位智慧名人,中國的毛澤東、成吉思汗、左宗棠三位入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史學家認為左宗棠是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名臣。尤其是在抗擊外國侵略、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開發建設新疆上取得了豐功偉績,其愛國愛民、堅持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思想和事功受到越來越高的評價,這些在家書中也多有體現。

左宗棠十分重視教育的作用。他二十歲中舉以后,先后在醴陵淥江書院和長沙朱文公祠擔任主講,還在湖南安化小淹陶家私塾教導陶澍的兒子讀書八年,后來主政一方時常大力興教勸學,惠澤久遠。左宗棠殷切期望家運綿長,十分看重對子孫的教育,非常重視家訓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化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且身體力行,至老不衰。

左宗棠的治家有方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晚清同鄉王先謙贊曰:“君子以為文襄治家有法,及夫人之循分達理,皆近世富貴家所罕見,茲可謂賢明也已!”(王先謙:《虛受堂文集卷十一·左母張夫人墓志銘》,《王先謙詩文集》,岳麓書社,2008 年,第 256—257 頁)民國時期楊公道《左宗棠軼事·家教》條載:“公(左宗棠)立身不茍,家教甚嚴。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婦女則黎明即起,各事其事,紡織縫纴外,不及外務。雖盛暑,男女無袒褐者。煙賭諸具,不使入門。雖兩世官致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布之素,從未沾染習氣。聞至今后人均能遵守遺訓,無敢失墜焉。”(秦翰才:《左宗棠逸事匯編》,岳麓書社,1986 年,第 184 頁)

左宗棠的后人沒有多少名臣高官,倒是有不少學者、名醫。長子左孝威以父蔭為兵部主事,年僅二十七歲即早逝;次子左孝寬一生為醫,無甚影響;三子左孝勛繼其長兄承父蔭為兵部主事;幼子左孝同官至江蘇提法使,甲午戰爭時曾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澂在遼寧邊關統帥大軍,左孝同總辦營務做了很多貢獻。左宗棠的四個女兒皆能吟詩作賦,并且均留有詩卷傳世,頗有母親周夫人之風。在左宗棠所寫家書中,并沒有看到他單獨給女兒的書信。由于左宗棠所處時代的社會歷史局限性,對此不必苛求。他的視線大多都集中在四個兒子身上,全部家書有 93%是寫給兒子的。特別是長子左孝威,左宗棠對其關切愛護備至,有時非常嚴厲,寫給孝威的書信也是最多的,單獨寫給他的家書占全部家書的 66.8%以上。其次是幼子孝同,對他“訓諭”也相對較多,尤其是長子左孝威英年早逝以后,左宗棠對幼子和孫輩的期望變得更加殷切,言語之間也柔和了許多。

左宗棠去世前已有十個孫子,其中唯有左念恒官至臨安知事。其第四代后多出專家和名醫。如左景鑒是著名外科專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曾奉命入渝籌建重慶醫學院,與黃家駟、裘法祖、吳階平并稱為當時中國外科的“四把刀”。另一位曾孫左景伊是著名的化學家,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腐蝕與防護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所創造的左氏定律,至今是化工防腐處理的一個重要定律。左景鑒的兒子左煥琮是外科專家。左景鑒的大女左煥琛是影像醫學及心血管病專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過上海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左氏后人中,還有一位旅法華裔漢學家左景權,在敦煌學方面頗有成就。

以上舉例可見,其子孫后代正直立身,自強不息,無愧先人。這些足以證明左宗棠家訓在左氏家族教育中起到了恒久影響和積極作用。

左宗棠的家書涵括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到光緒九年(1883)近三十二年內寫給家人的信件,所涉內容十分豐富,既有不少人際關系和家庭事務的指陳,也不乏修身進德和治邦理國之道的論述,均為他一生主要事跡和修身齊家、治學為政之道的生動體現,不僅延續了中國傳統士大夫教導后輩繼承家風的傳統,還蘊含著動蕩歲月探求生存和發展之道的時代特征,不僅對當代家庭教育有很高的借鑒意義,而且對研究左宗棠的思想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左宗棠曾對友人說:“紫陽學統,弟何能窺其百一,然自六歲讀《論》《孟》時,即兼讀《大注》。”“九歲學作制藝,先子每命題,必令先體會《大注》,一字不許放過。”紫陽學統,即朱熹理學的學統;《大注》就是朱熹所作的《四書章句集注》。他即使在軍中也不忘“翻刻《小學》《孝經》《近思錄》《四書》四種以惠吾湘士人”,還希望兒子能夠參與到編校事務中來。他一生尊奉程朱理學為圭臬,深受朱熹、陸隴其等理學家著作的熏陶,非常推崇清代以來的湯斌、張伯行、陳鵬年、于成龍、陳宏謀等理學名臣,程朱理學也成為他在千里之外嚴格教育子女的思想來源。其家訓在修身、為學、齊家、處世等方面都貫穿了理學傳統。

一是修身方面。左宗棠要求兒子志存高遠:“讀書作人,先要立志。想古來圣賢豪杰是我者般年紀時是何氣象?”以一連串的發問督促兒子立下“學為圣賢”之志,“務期與古時圣賢豪杰少小時志氣一般,方可謂父母之心,免被他人恥笑”,“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業不能做成?”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記住“志患不立,尤患不堅”,信念一旦確定就要堅定不移,時時不忘督促反省,加之以剛強,下定決心去努力做到。要主“敬”,“無論稠人廣眾中宜收斂靜默。即家庭骨肉間,一開口,一舉足,均當敬慎出之,莫露輕肆故態,此最要緊”,多次批評兒子寫字潦草就是不敬。

二是為學方面。他引導兒子體會讀書之樂,指出讀書不僅能讓人更加聰明,還能令人心曠神怡,“蓋義理悅心之效也”。他鮮明提出讀書非為科名,而在明理經世:“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只要讀書明理,講求作人及經世有用之學,便是好兒子,不在科名也”,“多讀經書,博其義理之趣,多看經世有用之書,求諸事物之理”,“留心本原之學”。要知行合一,“識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學。終日讀書,而所行不逮村農野夫,乃能言之鸚鵡耳。縱能掇巍科、躋通顯,于世何益?于家何益?非惟無益,且有害也”,“人情世故上有真學問、真經濟在”。正如他為左氏家廟撰楹聯“縱讀數千卷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所述那般,在他看來,知識的價值就在于“實行”。讀書的方法是“三到”,即“目到、心到、口到”。他具體講解了怎樣去做“三到”:眼到是“一筆一畫莫看錯”,口到是“一字莫含糊”,心到是“一字莫放過”;要有恒無間,量力而行,“讀書不必急求進功,只要有恒無間,養得此心純一專靜,自然所學日進耳”。要由淺入深,勤學深思,“讀書先須明理,非循序漸進、熟讀深思不能有所開悟”。

三是齊家方面。他自撰家塾楹聯“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弟子,耕田讀書”和家廟楹聯“縱讀數千年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還是耕田”,為家人指出“耕讀傳家”的努力方向。要明白治家之道亦蘊藏治國之道的道理,希望孝威當好“家督”,子女都要學會理家。晚輩要孝順雙親,愛惜身體,以孝悌為本,衣食不求華美,不能沾染紈绔習氣,勿墜寒素之家的門風。他以“教婦新來,教兒嬰孩”為例,要求以身作則發揮好引領作用,要周夫人帶著女兒和媳婦共同學習和勞動,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

四是處世方面。他教誨子女謙卑恭謹,待人有禮,“到鄉見父老兄弟必須加倍恭謹”。連晚輩回鄉入祠的稱呼、答復、盤纏、人情往來等等禮節,他都一一在信中交代,“自卑以尊人,敬父執之道,尤所當講也”。不妄言妄行,“凡事以少開口、莫高興為主”,“當得意時,最宜細意檢點,斷斷不準稍涉放縱”。注意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結交端人正士,為終身受用”。希望子女知恩圖報,以“思國恩高厚,報稱為難;時局方艱,未知攸濟。亦惟有竭盡心力所能到者為之,期無負平生之志而已!”希望家人能理解他“萬方多難,吾不能為一身一家之計”的苦心。注意教育子女自立自強,不遺財貨與子女。他對二子孝寬說:“吾積世寒素,近乃稱巨室。雖屢申儆不可沾染世宦積習,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節之勢。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輒隨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讓兒子對自己的未來早作打算。還說:“仕宦而但知積金遺子孫,不過供不肖之浪蕩。”他希望后代能葆寒素門風,自立成才:“功名事業兼而有之,豈不能增置田產以為子孫之計?然子弟欲其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中做起,多蘊釀一代多延久一代也。”對待家人、親戚、朋友、周圍人、難民等要仁厚博施,“自奉寧過于儉,待人寧過于厚”,時時不忘“崇儉以廣惠”。因為“富貴怕見花開”,屢屢擔心家族月圓則虧、盛極而衰,所以叮囑家人要自省斂抑。

在繼承歷代家訓思想的同時,左宗棠還結合自己的體會,在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有所發揮。

在家訓的內容上,他有三個方面的創見。

其一,雖為科舉落第之人,但仍肯定八股文的價值。他否定的是當前討巧時髦的八股文,而肯定融匯義理的八股文。他認為羅典、嚴如熤、陶澍、賀熙齡、林則徐等一批人是寫真八股文的,他們留心本原之學,以天下萬民為己任,貫通了讀書作文與經世致用二者的聯系,通過練習八股文而明理經世,奠定了來日經世濟民的基礎。因此,他將讀書的內容拓寬到經世之學,不專重制藝帖括,希望兒子多看經世有用之書,求諸事物之理,“百工技藝及醫學、農學,均是一件事”。但凡地理學、農學、水利、荒政、田賦、鹽政、茶政等方面的書都應熟讀,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也是他人生成功后的心得體悟。

其二,崇儉廣惠以求經世濟民。自諸葛亮《誡子書》提出“儉以養德”后,歷代名人無不將“崇儉”作為修身齊家的核心內容。左宗棠在此基礎上,將“崇儉”提升到“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以治國平天下的高度,深化了“崇儉”的意義,為讀書人的經世致用夯實了理論依據,開辟出一條理學經世的踐行之道。他和家人自奉寧過于儉,但每每在救濟難民、親友、寒門學子、孤苦士兵、勸農興學、治理水患等方面,卻出手大方,切實踐行了“崇儉廣惠”。同治八年,湖南災異迭見,他在軍中捐養廉銀萬兩入賑,自謂不敢以之為功,他的想法是:“若居然高官厚祿,則所托命者奚止數萬、數百萬、數千萬?縱能時存活人之心,時作活人之事,尚未知所活幾何,其求活未能、欲救不得者,皆罪過也,況敢以之為功乎?”表現出對黎民和國家的一腔熱血與擔當。

其三,不求早達,只愿厚積薄發。他告誡孝威:“自古功名振世之人,大都早年備嘗辛苦,至晚歲事權到手乃有建樹,未聞早達而能大有所成者。天道非翕聚不能發舒,人事非歷練不能通曉。《孟子》‘孤臣孽子’章,原其所以達之故在于操心危、慮患深,正謂此也。”“功侯太早,本不中理”,少年得志并非好事,大器晚成方為惜福長久之道。所以孝寬去參加考試,他都不贊成,認為學識儲備還不夠,倘若僥幸上榜,不僅德不配位,令人恥笑,還占據了寒門士子的上升之階。他經常舉自己中年后命運才開始轉折的例子,要兒子安心在家磨煉,去浮躁,篤根本,人生中自然會出現實現抱負的時機。

在家訓的方法上,左宗棠具有三個獨特的關注點。

其一,強調家中丈夫和兄長的引領。夫婦之道,丈夫的遵道而行最重要,妻子沒有遵道而行的原因還在于丈夫沒有率先垂范,“婦女之志向習氣皆隨其夫為轉移”。對于長子孝威,他一直寄予厚望,告訴他擔負起“家督”的責任,管理好家中事務,為母親分憂,為弟弟妹妹做好榜樣。孝威不幸早逝后,對于次子孝威也有同樣的要求。

其二,讀書要根據身體情況量力而行。根據家庭成員大多體質不佳的情形,他指出,“以體質非佳,苦讀能傷氣,久坐能傷血。小時拘束太嚴,大來縱肆,反多不可收拾;或漸近憨呆,不曉世事,皆必有之患”。只要有恒,不必追促,以養身為要。特別是對孫輩,他比對兒子更為寬松,也許是鑒于孝威夫婦二人均早逝的教訓。他說:“豐孫工課只宜有恒,不必急切。體質嫩弱不可峻督。”“豐孫字好,近時已否開筆學作文章?恂、恕、慈讀性何如?功課不可太多,只要有恒無間,能讀一百字,只讀五六十字便好。”對孫輩“起坐聽其自由,不可太加約束”,以有恒治學,不要一曝十寒,根據各自身體和心性因材施教,這是符合兒童教育規律的。

其三,常常將自己當靶子。他們父子之間長期只靠家書往來,缺乏促膝談心的時候,兒子對父親難免會感到畏懼和疏遠,由此,左宗棠經常在家書中拿自己做反面教材,與兒子平等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對于孝威喜看書卻不肯用心的毛病,他說:“我小來亦有此病,且曾自夸目力之捷,究竟未曾仔細,了無所得,爾當戒之。”對于杜絕名士氣,他以自己現身說法:“吾少時亦曾犯此,中年稍稍讀書,又得師友箴規之益,乃少自損抑。每一念從前倨傲之態、誕妄之談,時覺慚赧。爾母或笑舉前事相規,輒掩耳不欲聽也。”要孝威“爾宜戒之,勿以爾父少年舉動可效也”。這種亮丑,不但無損于父親的形象,反而有助于父子之間更加親近,能讓兒子們更加警醒并主動避免重犯父親早年的錯誤。

第一次公開出版發行的左宗棠家訓印刷版本,當為民國九年(1920)由左孝同(左宗棠第四子)編校整理的《左文襄公家書》上海鉛印版,共二卷,收錄了左宗棠自咸豐二年到光緒九年寫給夫人周詒端、仲兄左宗植和諸子侄的信件,共 157 通,前有左孝同于民國九年(1920)冬天所作的序文。上海大東書局、上海群學書社、上海新文化書社、上海啟智書局、上海中央書店等以此為準出版了多種版本。當前,“最全本”《左宗棠家書》應為岳麓書社 2009 年版《湖湘文庫·左宗棠全集》所收。其第13 冊的 163 封家書中,寫給兒子的 152 則,寫給周夫人的 6 則,寫給仲兄的 3 則,寫給侄兒的 2 則。其第 15 冊的 50 封家書中,寫給兒子的 17則,寫給周夫人的 21 則,寫給仲兄的 6 則,寫給岳母的 6 則。因此,合起來看,《湖湘文庫·左宗棠全集》的家書共 213 則,其中,寫給兒子的169 則,寫給周夫人的 27 則,寫給仲兄的 9 則,寫給岳母的 6 則,寫給侄兒的 2 則。

本書的選編,主要依據 1920 年上海鉛印版《左文襄公家書》,輔之以岳麓書社 2009 年版“最全本”《湖湘文庫·左宗棠全集》,并參考了喻岳衡選輯的岳麓書社 2002 年版《左宗棠教子書:身教與言傳并重的實錄》、左景伊所著的華夏出版社 1997 年版《左宗棠傳》等相關著作,共選錄 82 則。其中,寫給兒子的 71 則,寫給周夫人的 10 則,寫給侄兒的 1 則。本書正文的各則家訓,依舊以寫作時間的先后順序編排,基本保持家書原貌,少數篇目只選取精華部分,將無關主旨的冗長部分做了刪減。

下面對于本書所做的工作及其特點,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第一,校對。重新校對了原文,訂正了底本或校本的文字訛誤以及標點錯誤。為了閱讀方便,調整了部分分段,且譯文的分段與原文一致。

第二,標題。在“諭孝威”之類原標題之后,又在括號之中標注該則家訓的主旨,而主旨的概括則主要考慮每則家訓的家教價值,至于介紹軍情、政情等信息一般從略。

第三,“今譯”。將文言原文翻譯成為白話文,除了部分在“簡注”中已經解釋過的引文、典故不再重復翻譯之外,都進行了緊扣原文的翻譯:譯文的字句在原文中都能找到依據,而原文的意思則在譯文中都能得到落實。當然這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其中也適當調整了詞句次序,以求符合現代人的語言習慣;也增補了少數有助于理解原意的補充信息,一般用括號標示。另外,各信開頭的稱呼、問候語和結尾的祝福語、署名、日期部分,如“孝威知悉”“父字”等,為了文字精練、便于讀者閱讀,且不會影響主體部分,所以沒有翻譯。

第四,“簡注”。因為另有“今譯”,所以本書的注釋較為簡明扼要,主要對生僻字詞標明漢語拼音,并作了解釋。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書名以及引用的古書原文、典故、術語等都作了簡要介紹,有的還提示了出處以幫助讀者理解。其中人物的生卒年不作標注,因為與理解原文關系不大,然而對該人物與左宗棠及其家族的關系則會進行說明。送信的兵勇、仆人等不注。人物第一次出現詳注,再次出現則簡注或不注,或在導讀、翻譯中予以說明。常見的地名則不注,或在導讀與翻譯時順帶說明。

第五,“實踐要點”。不方便在“簡注”或“今譯”中加以講解的,諸如本則家訓要點的概括,所隱含的道理在實踐上的古今異同,在認識上的誤區,以及對當代人的啟示等,作一些簡要的說明。

因為學力所限,我們對于左宗棠家訓的解讀尚待進一步深化,故而本書一定存在不少有待商榷之處,懇請諸位批評指正!

2019 年 3月 2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苍南县| 锡林郭勒盟| 西乌| 华宁县| 隆化县| 古丈县| 长寿区| 乐昌市| 南华县| 叶城县| 松溪县| 云浮市| 宝山区| 涿鹿县| 宁波市| 江津市| 桓台县| 泾川县| 当涂县| 长寿区| 大兴区| 张家界市| 宝清县| 额济纳旗| 福清市| 兴文县| 临沭县| 沂水县| 六盘水市| 河南省| 弥渡县| 永靖县| 元朗区| 漳州市| 井陉县| 绥宁县| 淅川县| 岑溪市| 呼伦贝尔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