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臺灣史
  • 戚嘉林
  • 1209字
  • 2021-12-29 18:52:35

四 吳福生亂事與流民疾苦

吳福生乘番變作亂 吳福生,福建平和縣人,住鳳山縣濁水溪大莊。1732年1月21日,臺灣北路營地方大甲西社番生變,殺傷兵丁,焚毀房屋,適值臺灣鎮總兵呂瑞麟巡抵該地,聞變即駐兵半線(彰化市),派人前往擒捕。2月,吳福生因北路番子做歹(閩南語“做歹”意為做壞事),府城空虛,乘機發動民變,搶奪富豪。是時,鳳山汛守備張玉曾風聞吳福生要率眾與汛對壘搶劫埤頭(高雄鳳山)市街,乃將此事上報。鳳山知縣熊琴,卻稱經仔細訪查各處村莊,并無其事。

3月下旬,吳福生與林好及吳慎等人結拜為兄弟,并制作書有“大明得勝”字樣的三角旗幟一面。4月23日,吳福生等28人夜襲岡山(亦是朱一貴起事處)。24日早晨燒舊社(臺南縣歸仁鄉看東村舊社),午后燒猴洞并沿途招人。26日早晨燒石井汛,當夜圍攻埤頭失利。27日搶劫埤頭布店并火燒萬丹巡檢衙門,隨后聚于鳳彈山,趕人入伙。29日,吳福生等聚集十一二桿旗,每旗約有十余人或二三十人不等,共300~400人。

△ 康熙朝臺灣輿圖(臺南地區)

客家義民軍前勠力平亂 當時,前臺灣鎮總兵王郡,適統兵在南,于獲悉吳福生亂事后,即親率官兵于28日夜出發,29日晨進駐埤頭,隨即分三路夾攻,吳福生等大潰逃散。王郡乃于次日班師回府。

此次吳福生之亂,導致十年前閩客對立歷史重演。當時,南路客莊侯心富等糾集該地港東、港西二里客家義民萬余人,分別防守八社糧倉。當變民攻打埤頭兵營甚急之際,侯心富等挑選900余人渡河救援。4月29日,總兵王郡率軍與變民接戰時,客家義民亦趕赴軍前勠力前驅,變民見客家義民追截,乃紛紛潰逃,5月2日時只剩40余人回濁水溪。5月下旬,吳福生逃往斗六門。一個月后,吳福生于6月23日在斗六門被捕歸案。

漢族流民饑寒窮苦 吳案中包括吳福生本人在內的5名首腦,其中僅四哥楊秦一人識字。吳福生等豎旗時,其中二哥林好甚至是以無字的蚊帳布為旗。根據審訊參與吳福生事件的26名案犯(吳案被捕伏法者30余人)時的一份原始供詞分析,其中19人無產業、21人無妻子。又其中20余歲年輕人僅4名,其余22人平均年齡高達41.6歲。也就是說,參與吳福生一案者多為沒有任何產業的窮苦高齡流民,其中38歲的鄭堯,在起事十余天前,還因夜里饑餓而搶劫飯店。

△ 乾隆朝臺灣輿圖(臺南地區)

關于流民這一社會問題,早在吳案發生的四年前,閩浙總督高其倬即已關切,并謂臺灣府所屬四縣之中,除臺灣縣外,諸羅、鳳山、彰化三縣,皆新住之民,全無妻子。此種之人,不但心無系戀,敢于為非,且聚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同搭屋寮,共居一處,農田之時,尚有耕耘之事,及田收之后,頗有所得,任意花費,又因終日無事,只有相聚賭博、飲酒,遂致共謀竊劫。曾會同高其倬、臺灣知府王士任等當堂審理吳福生案之巡臺御史覺羅柏修(滿洲鑲紅旗人)亦謂,臺地流寓之人(流離他鄉的無業游民),不是饑寒交迫,就是犯罪脫逃,他們單身獨旅,寄寓臺灣,居無定處,出無定方,往往不安本分,呼朋引類,嘯聚為奸,考察臺地數次變亂,皆系此等烏合之徒為之倡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营口市| 荔浦县| 芮城县| 梧州市| 四会市| 龙海市| 祁连县| 荥经县| 红原县| 民县| 桐柏县| 龙里县| 海丰县| 阿拉善左旗| 宣汉县| 沂南县| 新野县| 中阳县| 洛隆县| 胶南市| 滦南县| 卫辉市| 遵化市| 玉龙| 平度市| 萨迦县| 莱阳市| 屏山县| 华坪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龙县| 青田县| 香格里拉县| 准格尔旗| 芜湖县| 台前县| 哈巴河县| 扎鲁特旗| 深圳市|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