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荷蘭人在大員的轉運貿易
鄭芝龍創造臺灣海峽安全航行環境 鄭芝龍相繼殲滅李魁奇、鐘斌與劉香等海寇勢力,自此,海波不揚,沿海人民得以平安出海。那時,許多戎克船載運生絲、絲織品、陶器、米、砂糖、鐵鍋等貨品駛抵臺灣大員。1636—1640年間,臺灣大員貿易頗為繁榮興盛。
△ 荷蘭“澤文·普羅維森”號
1665年下水,船長62米,寬13米,排水量達1,427噸,配置加農炮共80門,全體船員共743人。
荷蘭人在大員的轉運貿易 荷蘭人在遠東的貿易,雖然是以其在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城為樞紐,但臺灣大員因其地理位置既介于東北亞的日本與東南亞諸地之間,又緊鄰中國大陸東南,而當時又正值明朝實施海禁政策,故荷蘭人乃以大員為貿易轉運站。
當時,荷蘭人除自中國大陸輸入糖、茶、腌生姜、小麥、麻布、綢布、絹絲、捻絲、蠶絲、蘭巾、白蠟、硫黃、瓷器、黃金等貨物,然后再輸往巴達維亞或日本外;也從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直接進口砂糖、絹織品、瓷器等物至巴達維亞。臺灣也自中國大陸輸入漢人移民的日常所需物品,例如鹽、粗瓷器、米鍋、 鍋、砂糖鍋、紙張、屋根瓦、磚瓦、木材、鐵類、釘類等。
荷蘭人除自大員向對岸輸出臺灣本地特產,如鹿骨、鹿肉、砂糖、藤、硫黃,及蝦蠣、烏魚、鹽魚等水產外,也自巴達維亞、暹羅將胡椒、燕窩、肉豆蔻、豬油、椰子油、米、鳥皮、象牙、犀牛角、水牛角、鉛、香、丁香、沉香、梁材、蘇枋木、檀香木等物運往大員,然后輸往中國大陸或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