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金的宇宙:現代物理和天文學的故事
- (英)戴維·費爾津
- 844字
- 2021-12-29 18:36:43
昂首星空
在牛頓的無限和永恒宇宙觀念的激發之下,一股新的觀察星空的熱情出現了。得益于望遠鏡的威力越來越大,人們更著迷于在無限的宇宙中能看多遠和都能看到些什么。牛頓想出了一種在望遠鏡光路中插入一面反射鏡的方法,由此可以更方便地觀察到更清晰的像,伽利略觀察到的那些天體都被放大了和看得更清楚了。可是,當時這種技術的進步并沒有在所有的方面都開拓出新的視野。確實,雖然觀測行星和彗星給天文學家們提供了令人激動的新知識,但其他東西在改進了的望遠鏡中仍舊是一些亮點而已,它們不過是越來越多的恒星,幾乎沒有新的東西。對那些近距離的恒星更仔細地觀察的結果,發現它們和古代人用肉眼觀察的結果也幾乎沒有什么不同,是一些閃爍的點光源。
所以,天文學家們開始放棄在宇宙的更遠處發現新型天體的打算,進而思索著看到的越來越多的恒星意味著什么。大約在1750年,托馬斯· 賴特 發現在夜空的某些方向上恒星有成團地存在的現象。于是開始出現了“我們自己可能也處于某個相似于我們觀察到的那種恒星集團中”的思考。德國哲學家康德觀測到了一種“塵埃云”或星云,并且指出這些可能是遙遠的恒星集團,就像我們所屬于的這種恒星集團一樣。我們的恒星集團叫作星系,那些星云可能就是遙遠的星系。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星系這個名稱。就在幾乎與康德同時,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葉開始編制關于這些星云的天圖,他想給宇宙描繪一個圖景。
1785年,威廉·赫歇爾和他的妹妹卡洛琳·赫歇爾發現了新的行星天王星;他們還在一些星云中分離出了獨立的點源,并認為這些就是真正的塵埃和氣體云中存在的恒星。1840年,第三代羅斯伯爵威廉·帕森斯在愛爾蘭中部的比爾城堡建造了他自己的“勒維漢”望遠鏡。這架望遠鏡重達1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使用這架望遠鏡最終確認了在星系中肯定有一顆顆的恒星存在。在小望遠鏡中看到的那些不規則的光斑,曾被認為是“不規則形狀的恒星”或是被塵埃云包圍著的恒星,現在就被認為是形狀正常的、成群的恒星了,只不過單個恒星的光已經被整個星系的光芒淹沒,以致看起來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