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外經濟學理論的學習和借鑒

2.1 引進概況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各種國外經濟學理論被大量引入和介紹到我國,并對我國的經濟學理論研究產生了一定影響。

(1)20世紀80年代

20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在解放思想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學界開始更多地引進并學習借鑒國外實踐經驗和經濟理論。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學習蘇東改革理論,一個是重新認識資本主義國家及其發展經驗,也逐漸理性客觀地認識西方經濟學。

隨著我國改革深入,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學習蘇東改革理論基本成為歷史,更多是吸取教訓。同時,為了大規模介紹和研究西方經濟學,1979年我國老一輩經濟學家發起籌備成立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開始將西方經濟學大量引入中國。

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西方經濟學的引進和研究以古典和新古典經濟理論為主,其中多是對凱恩斯主流學派著作的介紹和研究。80年代下半期,轉變為以經濟增長理論和發展經濟學為主,如庫茲涅茨的《現代經濟增長》、羅斯托的《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錢納里等的《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等。

整個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學工作者也出版了不少相關著作,如張培剛和厲以寧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劉滌源和譚崇臺的《當代西方經濟學說》等;還有教材類書籍,如宋承先的《現代西方經濟學》、高鴻業和吳易風的《現代經濟學》等。此外,國內重要經濟學報刊如《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學消息報》等,也發表了大量經濟學研究成果。

(2)20世紀90年代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開啟新的篇章。20世紀90年代,我國理論界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介紹和研究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經濟學理論為重點,比如科斯的《企業、市場與法律》、諾思的《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等。同時,我國學者借鑒新制度經濟學理論解釋中國經濟體制轉軌中的經濟現象也取得一定成果。比如90年代“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包括樊綱和張曙光的《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林毅夫的《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張維迎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等。

此外,90年代還引進翻譯大量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形成不同體系、不同層次教科書體系。初級教程如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1997)、曼昆的《經濟學原理》(1999)等,中級教程如多恩布什的《宏觀經濟學》(1997)、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1999)等,高級教程如瓦里安的《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1997)、布蘭查德的《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1998)等。

整個90年代,我國經濟學界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態度發生了大的轉變,由過去的全面否定轉變為借鑒和吸收,并積極地運用西方經濟學尤其是新制度經濟學相關理論研究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

(3)21世紀開端

20世紀中后期,隨著學術界對西方經濟學理論學習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學者對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迅速升溫。比如克拉克的《政治經濟學——比較的觀點》(2001)、伊藤·誠等的《貨幣金融政治經濟學》(2001)、赫希曼的《退出、呼吁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家衰退的回應》(2001)以及德雷澤的《宏觀經濟學中的政治經濟學》(2003)等。

一方面新政治經濟學在我國學術界方興未艾,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新的分支理論在我國引進和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如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發展、演化經濟學的發展、法經濟學的興起以及新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等。可以說,21世紀開端我國學術界對于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引入和研究呈現多樣化發展格局,在逐步掌握傳統主流經濟學理論的同時,也在不斷追蹤和了解國外新的理論發展和新興分支理論,并通過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合理成分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現實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國的理論經濟學。

2.2 學習和借鑒

(1)政治經濟學學科內容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經濟學研究一方面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對政治經濟學學科內容體系進行改革探索。大體形成三類主張:一是沿用傳統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按照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分割組合而成;二是從研究內容入手,打通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部分,為解釋現實問題而引入西方經濟學的范疇方法和理論;三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取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改版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學”。

根據上述爭論,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和教科書,如谷書堂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1988—1992)和《社會主義經濟學通論》(1989)、宋則行的《社會主義宏觀經濟學》(1989)、雍文遠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再探索》(1990)等。

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不斷革新,體現出我國經濟學理論研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實踐逐步融合。但這一時期馬克思經濟學主流地位弱化卻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大學課堂教學中,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與研究被削弱;西方經濟學主流地位日益加強,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后凱恩斯經濟學等各種西方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應用,使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經濟學理論研究表現出濃厚的綜合色彩。

(2)經濟學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首要或基本研究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在此基礎上還有科學抽象法、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相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等。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它提供的是觀察與分析經濟現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不是靜止、停滯而是不斷前進和發展的。因此,我們既要傳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研究當代經濟的新現象、新問題和新特點。

我國傳統政治經濟學體系基本照搬蘇聯范式,在研究方法上側重規范分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被大量引進,經濟學的實證分析方法逐漸被推廣采用。在強調實證分析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學的結構分析、新制度經濟學的制度分析以及行為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實驗方法等在國內理論界不斷推廣,都在經濟學方法論上對政治經濟學科起到補充完善作用。

(3)創建“中國經濟學”的理論探索

學習借鑒的目的是應用。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國內理論界展開如何構建中國經濟學的討論,并在討論基礎上形成幾類有益成果:一類是堅持馬克思經濟學理論體系分析框架,加強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分析,如張宇主編的《高級政治經濟學》(2000)等;一類是把傳統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分支理論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經濟學體系,其中與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相結合如樊綱的《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1996)等,與發展經濟學理論相結合如陳宗勝的《新發展經濟學:回顧與展望》(1996)等;還有一類是把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與我國改革所處轉軌階段相聯系,也稱轉型經濟學或過渡經濟學,如厲以寧的《轉型發展理論》(1996)、張軍的《中國過渡經濟導論》(1996)等。

此外,在教科書建設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其共同特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時聯系中國實際揭示經濟改革發展的規律性。如伍柏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教程》(1998)、張維達的《政治經濟學》(2000)、逄錦聚的《政治經濟學》(2002)等。

2.3 總結與評論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對國外經濟學理論特別是西方經濟學的引入和借鑒,是開放和理論自信的表現。當然,借鑒并不等于照搬。我國經濟學研究在逐步融入理論背景和市場改革的進程中,在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分析和研究方法基礎上,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揚光大,通過政治經濟學理論提升達到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實踐的作用,從而極大地豐富了理論界有關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同時,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也對中國經濟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如為國內經濟學界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學術爭鳴環境,培養了經濟理論工作者的科學精神,促成了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和研究規范等。

但是,中國的經濟學理論研究必須具有中國改革實踐自身特色,還要有從理論視野、假設前提、方法論基礎到研究范圍等邏輯體系的支撐,這樣才能起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若尔盖县| 登封市| 五原县| 革吉县| 天气| 武宁县| 合山市| 琼海市| 称多县| 定西市| 芮城县| 望奎县| 海淀区| 东宁县| 阿合奇县| 民勤县| 高陵县| 南溪县| 平潭县| 辽阳县| 阿图什市| 叙永县| 阜南县| 扶风县| 桑日县| 海安县| 博湖县| 新泰市| 吴堡县| 五常市| 株洲市| 包头市| 建始县| 类乌齐县| 敦化市| 大英县| 昔阳县| 武陟县| 宣汉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