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封的記憶:東北抗聯教導旅揭秘
- 一鴻
- 1869字
- 2021-06-04 19:44:05
五、王鵬去哪兒了?
1938年1月26日,延安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問題。會議聽取了關于東北抗日聯軍的報告后,毛澤東發言指出:東北義勇軍抗戰最久,有七年的歷史,現在雖只有一萬人,但成為很好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使中央同他們建立聯系,首先派交通員并設法帶電臺去……1940年6月,抗聯二支隊去饒河籌辦給養的于副官回到山上,他還帶回來一個人。這個人30來歲,中等個頭,說話不緊不慢,態度不卑不亢,可一張嘴卻把恰好在隊上的二路軍總部巡視員彭施魯嚇了一跳,“我叫王鵬,是黨中央派來的!”
在請示周保中后,二支隊支隊長王效明和彭施魯對此人進行了審查和盤問。
來人稱自己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的人員,原名彭森(申)年,在1936年夏被派赴莫斯科接受訓練,1938年隨康生回到中國,在蘇區工作。
1939年6月10日,王明(中央統戰部部長)及楊興(中央宣傳部部長)派他來東北聯系第七軍,同時要第七軍派一個忠實可靠的同志作為代表跟他到延安去參加中共七中全會。對其他各軍,也都派了交通員,和他一同從延安出發的是往第一軍去的李義廣。以下是摘自《東北抗日聯軍后期斗爭史》(高樹橋著)一書中記載的那次對話。
問:王明同志指定叫你到什么地方找七軍的關系呢?
答:饒河。因為饒河是七軍的活動根據地。
問:王明同志是不是曾經考慮過,七軍會在這四五年當中轉移根據地呢?
答:不,王明同志說到饒河一定能夠找著七軍的隊伍。
問:要第七軍派一個忠實可靠的同志干什么呢?
答:要的是一個代表,準備參加中共七中全會,同時跟我回去可以熟悉這個交通路線。現在七中全會一定是開過了,代表不派也可,去一個交通員即行。
問:王明同志是否交給你這種信件或其他作憑據的證明紙件呢?
答:沒有。因為王明同志說我過去是七軍的人,都能夠認識,用不著什么憑據。
問:你為什么經過一年多才來到這里呢?
答:1939年6月10日由延安起身,同行的還有李義廣(往第一軍去的代表)。由延安坐汽車到西安,又由西安坐火車到澠池(共經過六七天),由澠池徒步到垣曲,后又到達第八路軍總部(這又經過六七天)。
問:第八路軍總部在什么地方呢?
答:在山西省長治縣北太行山內。
問:你們由延安到第八路軍總部途中,有沒有人率領?或攜帶何種證明品能夠安全通過各處呢?
答:是由魯南黨委一區宣傳部長林護佳率領的。但他在延安比我們先走七八天,約定到總部等我們。我們在途中是穿著紅軍的服裝,所以是無人盤查,也不用帶何種通行證。
問:到總部后又怎么走呢?
答:由總部送至一一九師先遣部隊(在黎城),在那里住了半個月。
問:先遣部隊多少人,誰率領呢?
答:300多人,由陳光司令員率領。我經過先遣部隊的護送,越冀南的邢臺縣、南和縣等到了魯西北的文和支隊,經文和支隊送至泰西區黨委;經泰西區黨委又送至第六支隊,由第六支隊又送至一一五師,終而到達沂水中共北方局魯南分局。
問:魯南分局的負責人是誰呢?
答:朱瑞,他是政治委員。
問:黨里的政治委員呢?
答:不知道,別人都叫他政治委員。我的行程本來是他負完全責任的,但我到時,往膠東去的交通員已經走了,所以在那里住了五個月才走。大約經過一個月到了膠東,在龍口那個地方辦了“滿洲國”勞工協會的勞動證,在龍口坐輪船,又經過南滿鐵路到哈爾濱,又坐船到饒河。
問:朱瑞給你什么證明紙件沒有?
答:有,他并沒有寫什么字,僅此是在紙上印了他的手戳,我當時把它擱在我的左邊衣裳領子里,但到饒河下船以前,我聽說饒河縣對旅客的檢查太嚴厲了,所以在下船以前我把領子扯開,將那個字據吃了。
問:你為什么把證明紙件吃了呢?你不知道那個紙件找關系上是必要的嗎?
答:當時我恐怕性命攸關,被檢查出來是了不得的。
問:到饒河后怎么找著隊伍了呢?
答:我在小客店里住著,聽說山里有不少種大煙的農戶,又聽到隊伍活動的消息,我就借口找一個種大煙的朋友就到山里來找隊伍。當時遇見在地面籌備給養的于副官,經過他的介紹到隊上來了。因為我缺少客店里幾個錢,我就在于副官那里又借了半兩(煙)土,回饒河去還了賬又回來的。
應答自如,沒有破綻。這讓周保中更加確信中央不會“拋開了東北黨原有黨組織,相反的,中共中央是要恢復聯系來加強原有黨組織”。
然而,蘇聯遠東紅軍發來電報,要求把王鵬送過去接受審查。這一去就下落不明,周保中、張壽篯后來曾多次要求蘇方把中共中央交通員王鵬送回“以使我們從東北方面自己設法恢復與中共中央的聯系”,結果一樣是石沉大海。
東北黨組織與中央建立直接聯系的一次極好的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據當年參與此項派遣工作的吉林省委原副書記于克同志回憶,他在1939年受黨中央委托,確實曾派王鵬到東北找抗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