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教養,父母要知道的教育心理學
- 曾怡
- 1822字
- 2021-06-21 17:56:02
無條件接納&有條件接納
孩子:“媽媽,你為什么愛我呀?”
媽媽:“你認為呢?”
孩子:“是因為我學習好。”
媽媽:“不是?!?/p>
孩子:“是因為我長得好看?!?/p>
媽媽:“不是。”
孩子:“是因為我乖巧懂事聽話?!?/p>
媽媽:“也不是。媽媽愛你,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簡短的一則對話,卻簡潔明了地說出了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我們常常發現身邊有些人,不管面對怎樣糟糕的惡劣環境,依然相信自己。這類人,并不是什么天賦異稟,但肯定是從小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人,他們的自信來源于父母,且已經刻到了骨子里,有了這種自信,就像擁有了人生的幸運符一樣。
“無條件接納”孩子,父母都不會陌生,它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狀態的一種愛。在心理學家看來,“接納”是父母需要具備的基本理念和態度。
1.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抗挫能力更強
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會抱怨、自卑、一蹶不振,而是會坦然接受、理性面對,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人生路上,挫折、困難會讓他們越挫越勇。
2.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心態更樂觀
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沒有“學習好、乖孩子、不打架”或者“學習差、逃課、愛惹事”等好與不好的標準,他們會因為得到了父母無條件接納的愛,情緒和心態而處于樂觀的狀態中,有了微小的進步他們會感到快樂,有了較大的進步,他們會感到幸福,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理想的積極心理狀態。
不過,很多父母也有疑慮:總是無條件接納,孩子豈不沒有一點兒規矩、無法無天了?豈不會成了溺愛、讓孩子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豈不會讓孩子經不起一點兒挫折、聽不進批評與勸誡?
其實父母有這些疑慮很正常,也想到了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核心問題了,在這里我要對大家說的就是:無條件接納孩子并不代表無原則縱容孩子!那到底該怎么做呢?父母不妨借鑒以下幾個方面。
◆無條件接納孩子,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父母無條件接納孩子自身,但得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過在立規矩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能限制孩子
立規矩并不是限制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讓孩子有更多能做什么的選擇,就是說,要明確告訴孩子,他可以做什么。
2.讓孩子享受自由
誰都不愿意被限制在某個空間內,有種被禁錮感,誰都想享有自由,孩子也是一樣,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考慮到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立規矩少不了“可以/可以/不可以”這樣的邏輯。例如你不允許孩子玩兒手機(不可以),那么你就要給孩子設定他可以玩兒的活動(可以);如可以讓他去戶外與同學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被規矩禁錮,且能在你給他立的規矩里享受到最大的自由,他才會情愿去守規矩,不會肆意妄為、無法無天。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條件滿足孩子所求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不代表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要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例如父母帶孩子去超市,孩子看到奧特曼吵鬧著要買,但是家里已經有多個一模一樣的奧特曼了,父母肯定不會再給孩子買,但孩子大發脾氣、又哭又鬧,此時父母就要理解孩子的確想要買奧特曼,不給他買他會覺得受了很大挫折。這時候父母不妨去抱抱他、拍拍他,告訴他你明白他的感受,等孩子平靜后再跟他溝通為什么不再買奧特曼。
如果孩子總是為得到某件東西而大哭大鬧,父母在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下,更要堅持原則,讓孩子知難而退,這樣孩子就不會以哭鬧為手段,脅迫父母讓步了。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有條件進行贊賞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個性差異,接納孩子獨特的個性特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獨有的特點研究教養方式。如孩子性格外向活潑,感情豐富,善于表達自己,特別憧憬快樂的東西,但若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凡事都講條理、講邏輯,且喜歡啰唆,無疑會將孩子的熱情扼殺。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個性差異,并不是不切合實際、無原則地肯定和贊賞孩子。還要有個性,但同時都是有所長也有所短,在孩子擅長的領域內,父母著重引導并讓孩子得以發展,但沒必要在所有領域,尤其是孩子不擅長的領域內鼓勵、肯定和贊賞孩子。這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漸漸明白并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當在一些方面不如別的孩子的時候,他也不會自卑,因為他知道他擅長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