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前行,不負青春
- 李凡編著
- 1984字
- 2021-06-04 19:04:22
幸福也有假象,你知道嗎
幸福、美滿的人生,是每一個人生來就追求的。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財富、地位、美滿的婚姻、長壽、健康、美貌、事業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為幸福人生的實質,以為得到其中任何一種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對此,不少哲學家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幸福并不是某種固定的實體,而是一種精神與物質的統一,更多地表現在精神體驗上。
曾經有心理學教授對某世界高等學府學生作過一項持續6個月的心理健康研究,其結果顯示:過去的一年中,有80%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消沉;47%的學生,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而無法正常做事;10%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
據另一項統計顯示,在美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癥的發病年齡,也從20世紀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而許多國家,也正在步美國的后塵。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這段時間里,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
為什么求學于世界高等學府,還會如此沮喪呢?為什么人們越來越富有,反而越發不開心呢?
本·沙哈爾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本·沙哈爾說:“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全優,家長就會給獎勵;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板就會發給獎金。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
每個人追求目標時,都精神集中,極度渴望早日實現突破,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后,人們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它絕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你頭痛好了之后,你會為頭不痛而高興,這是由于這種喜悅來自于痛苦的前因。沒有頭的疼痛,就沒有恢復正常后的歡喜。忙碌奔波的人,往往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堅信目標實現后的放松和解脫就是幸福。因此,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那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各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多,找工作、買房子、結婚等。為了盡早實現一個個愿望,他們不停地奔波勞碌,在一個又一個目標前奮力沖刺,這成了某些人最習慣的生活方式。縱然實現一個小目標的成就感會讓自己得到短暫的喜悅感,但第二天一起床,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還有一些人,他們有房有車,母慈子孝,按理說生活得很好,可為什么他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和快樂,而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呢?很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感悟:幸福的本質不在于追求什么,獲得什么,而在于珍惜你所擁有的一點一滴,讓自己懂得享受,學會滿足。
下面這個故事廣為流傳,被稱為“十大經典”故事,它給予幸福真切的詮釋。
我們作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把全球人口按比例壓縮成只有100人的部落,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部落的人員構成為:57個亞洲人、21個歐洲人、14個美洲人、8個非洲人;52個男人、48個女人;30個白種人、70個非白種人;30個基督徒、70個非基督徒;89個異性戀者、11個同性戀者;6個人將擁有全部財富的59%;80個人的居家生活不甚理想,70個文盲,50個人營養不良,1個人即將死亡,1個人即將生產,1個人擁有大專學歷,1個人擁有電腦。
當我們從這種壓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時,就會清楚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接納、諒解和教育。還有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如果您今天早上醒來時還算健康,恭喜您,因為有100萬人將活不過一星期。如果您不曾經歷過戰爭的危險、被監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饑寒交迫,恭喜您,您比五億人還好命。如果您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凌虐或死亡,恭喜你,您比30億人還自由。如果您的冰箱里還有食物,還有衣服穿,還有地方住,恭喜您,您比全世界75%的人還富有。如果您在銀行里有存款,錢包里有鈔票,還有一些零錢,恭喜您,您是全世界前8%的有錢人。如果您的雙親都還健在而且沒有離婚,恭喜您,您算是幸運兒。您可以讀這篇文章,那是雙重幸運:因為有20億人根本不識字。
總之,如果我們在每個清晨都能清爽地醒來,我們就是幸福的人,就應對生命的賜予感恩。
幸福的感覺,依托于物質的滿足、成就的獲得等,而它的源泉,則在于懂得知足和時刻珍惜。
懂得珍惜,最為可貴,懂得知足,最為幸福。當一個人珍惜生命,生命便會長久;當他珍惜家人、朋友之間的情感,他便能在友善的交流中,獲得快樂與更多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你每天得到了一些什么,而是每天你都能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懷著一顆滿足、感恩、珍惜的心。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著這種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那么,即使人生中有擺脫不了的悲苦、辛酸,我們也能將它們轉化成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什么,卻總是想著自己還缺少什么!不要感慨你失去或是尚未得到的事物,你應該珍惜你已經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