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堂心理減壓課
- 康佳編著
- 1844字
- 2021-06-29 18:20:13
做事方式不正確,易產生疲勞
卡耐基說:“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令人有效率地工作,自然可以減輕一個人的疲憊感,當然也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內心的憂慮。”有這樣一句俄羅斯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這句話道出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需要講究方法,巧干勝于蠻干。埋頭做事是好事,但如果你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只會讓事情越來越忙,也會讓自己越來越感到壓力山大。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處理不同的情況,需要我們因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對策。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需要一種求實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按科學規律辦事,找準方法,這才是緩解壓力的訣竅之一。
威廉多年以來一直擔任某出版公司的高層主管。
在過去這么多年來,威廉每天都需要把一半的時間用來開會和討論問題,每當這時,他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坐立不安,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與下屬討論,不停地爭辯,一個會議可能開到晚上,散會時,威廉總是感覺到筋疲力盡。
在這樣的日子重復很多年之后,威廉以為他這一輩子都會這樣,不過,長久的疲憊讓他開始思考,或許會有更好的辦法。
威廉的秘訣是:第一,馬上停止會議中一直使用的程序。比如,在以前,他會跟那些同事先報告一遍問題的細節,最后再詢問“我們該怎么辦呢”。第二,制定了一條新的規矩,任何人想要問他問題,必須事前準備好一份書面報告,內容要包括三個問題:
(1)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在過去他們這種會議一般都要開一兩個小時,但是大家仍舊弄不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里。大家經常是開始討論問題,卻不愿意提前寫出來所討論的問題究竟是什么。
(2)是什么導致了問題的出現。回想過去的會議,他驚奇地發現,雖然在這種會議上浪費的時間很多,但最后都沒有找出是什么導致了問題的出現,也就是說,這個會議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出現了問題肯定需要解決,在過去的會議上,只要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就有其他的人為此跟他爭論,于是大家也爭論起來。結果常常是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別處,直到開完會,還在進行那個題外話。
當他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之后,他說:“過去那些跟我一起開會的人,經常會在會議上繞圈子,卻從來沒有提出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現在,我的下屬很少會把他們的問題拿來找我了,因為他們發現,在需要回答我上面這幾個問題之后,他們已經在仔細思考問題了,當他們做了這些之后,就發現大部分問題都不需要再來找我商量了。”
以上就是威廉擺脫無形的工作壓力的方法。在過去,每當結束一個會議,他總感覺很累,而且更糟糕的是問題還沒得到解決,既浪費了時間,又覺得根本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長此以往,最終的結果是他越來越害怕開會,甚至聽到“開會”這兩個字都會打不起精神來。這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它不斷地使人否定自己,打擊人的自信心,最終人就會在壓力的重壓之下變得更糟糕。
這里有一些秘訣,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做事方式,從而使壓力得以緩解:
(1)盡早處理手頭的事情。假如你的辦公桌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那么僅僅是這表面的東西就足夠令人產生焦躁的感覺了,而且看似雜亂的文件會令人有一種錯覺:還有這么多工作需要我去做嗎?但是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
(2)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排序。全美市務公司的創辦人亨瑞·杜哈提說:“不管我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當然,永遠按照事物的重要次序做事并非那么容易;但是,假如制訂好計劃,先做計劃上的第一件事,那絕對比你隨便做一些事情要有效果得多。
(3)遇到問題時,盡可能當場解決。每次開會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會上總會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卻不容易形成決議。最后,參加會議的每一位都不得不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細看。所以,遇到問題時,盡可能當場解決,絕不要拖延時間。
(4)學會組織、分權和監督。許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親力親為,他們不懂得將責任分攤給其他人,結果弄得自己疲憊不堪。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一件小事情也會讓他忙得夠嗆,他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常常焦慮和緊張。盡管分權對于我們而言不是那么容易,不過,這并不表示我們不需要分權,事實上分權是領導者們避免憂慮、緊張和疲憊的最佳方法。
減壓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