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格的魅力:行為主義者眼中的“人格”
環境改變的程度越高,則人格改變的程度也越高。
——約翰·華生
有100個人,就會有100種對人格的定義。人格,通常跟人的主觀方面有聯系,是在遺傳、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每個人獨有的心理特點,都是源自不同的遺傳、生存和教育環境,對“人格”最普遍的解釋也是基于此。
不過,行為主義者對于“人格”的定義卻很獨特,他們不相信遺傳和天賦,不贊同人格可以繼承的觀點,而堅信人格是可以塑造的。所以,行為主義者把人格與行為等同起來,認為人格是整合了個人行為,且能夠通過測量行為來研究和塑造。行為主義者還堅信“環境決定論”,認為環境對人格的影響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
那么,行為主義者究竟會怎樣定義人格呢?他們喜歡把那些缺乏明確定義的詞匯拋棄,卻唯獨這個詞匯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在心理學體系中是普遍適用的。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行為主義者眼中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