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定的目標和道路是行動
朗費羅說:“我們命定的目標和道路,不是享樂,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動。”胸有壯志宏圖,但若不能付諸行動,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際意義。
拖延是一種壞習慣,它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喪失進取心,阻礙計劃的實施。一個人如果進入拖延狀態就會像一臺受到病毒攻擊的電腦,效率極低。拖延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尋找借口。雖然目標已經確立了,卻磨磨蹭蹭,像只生病的羔羊,沒有一點精神。不論什么時候,拖延者總能找到拖延的理由,計劃當然就會一拖再拖,成功卻遙遙無期。
有人說自己是一座寶藏,挖掘得越深,獲得的越多。也有人說,自己是一匹奔騰的野馬,重要的不是學會怎樣提速,而是控制自己。
人有各種各樣的優缺點,也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經常導致計劃落空。人在計劃落空時又很容易形成新的計劃,新計劃其實是舊計劃的翻版。結果就是,一項計劃翻來覆去總沒有結果。這是十分悲哀的事情。成就一番事業必須雷厲風行,要有一種魄力,說干就干,一點也不拖延。這是成就事業的一種品格。
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很有可能會因為拖延而損失慘重。1989年3月24日,??松镜囊凰揖扌陀洼営|礁,大量原油泄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但埃克森公司卻遲遲沒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應,以致引發了一場“反埃克森運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布什總統。最后,埃克森公司總損失達幾億美元,形象嚴重受損。
那么對于一個人來說,拖延又會帶來什么災難性的后果呢?對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將成為制約他取得成功的桎梏。在公司沒有一個老板喜歡有拖延習慣的員工,在家里沒有一個妻子喜歡有拖延習慣的丈夫。
社會學家盧因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叫“力量分析”。他描述了兩種力量:阻力和動力。他說,有些人一生都踩著剎車前進,被拖延、害怕和消極的想法捆住手腳;有的人則是一直踩著油門呼嘯前進,始終保持積極、合理和自信的心態。
所以,有了目標后,最重要的就是放棄任何借口,立刻將它付諸實踐,并且堅持到底。我們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求我們行動起來,將心中的夢想通過立刻行動變成美好的現實。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就沾沾自喜,而忘記了行動的力量,那么無論天上的星星有多么漂亮,你也不能夠把它捧在手中;無論對岸的風景有多么誘人,你也不能夠親眼目睹;無論海中的貝殼有多么美麗,你也不能夠把它掛在你的胸前。
小貼士
那么,拖延心理是怎么產生的呢?
1.越是逃避,越是害怕
許多恐懼是我們意想不到的,許多人明明對一些事情充滿恐懼卻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有的人聲明自己并不害怕但卻一直在逃避某些事情,這些就是潛在的恐懼心理。有的人越是逃避,越是害怕,為了逃避這些,只能慢慢拖延,例如害怕繁重的工作,早上就不想起床,總覺得有一種畏難情緒。
2.作息時間不規律
通常拖延癥患者的時間作息表都是混亂不堪的,例如盲目樂觀地估計自己的能力,他會想在睡前加班將工作完成,事實上他根本不清楚自己是否能順利完成工作;有的人十分恐懼時間,例如總是等到主管催了一次又一次,才會交上自己的工作任務;沒有具體的規劃,拖延癥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久,也沒辦法說出自己的具體計劃,他們總是想捍衛自己的自由,甚至想逃避時間的控制。
3.害怕最后一刻到來
拖延癥患者行為與心理的矛盾表現為:一方面他們害怕時間不夠用,擔心沒有時間;另一方面他們不到最后一刻絕不采取行動,幾乎不能提前開始行動。哪怕是之前開始行動,也沒辦法堅持下去。對于大部分喜歡拖延的人而言,他們的心路歷程就是這樣。
4.臨到最后拿不定主意
有的人喜歡追求完美,當他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猶豫不決、改來改去,臨到緊急關頭也拿不定主意,無法做出決斷。這些問題導致他們對自己應當做的行為一拖再拖。
5.你喜歡拖沓嗎
你是否有這樣的表現呢?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6點起床拖到7點再起,上午該打的電話等到下午再打,每天要寫的文章攢到最后時刻寫,今天要洗的衣服拖到明天再洗,這個月該拜訪的朋友拖到下個月。如果你有這些表現,那么你是一個十分拖延的人,應該立刻改掉這個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