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說話的重要基石
有人或許會疑問,說話是動嘴,思維是動腦,這兩者之間有關系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而且存在著很密切的關系。通常那些思維敏捷的人總是“張嘴就來”,反應速度很快,無論是自己被刁難時,還是需要回答問題時,他們都能快速地組織好語言,可謂巧舌如簧。而那些思維不夠敏捷的人,說話時經常短路,反應不敏捷,經常比別人慢半拍;見解不深刻,沒有創新的思維,經常是人云亦云;思維狹窄,沒有新意,言語沒有力度。
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其思維能力的強弱,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那只能先提高自己的思維素質以及能力。比如,我們在說話中存在的,諸如條理不清、語言干癟、無話可說等現象,都屬于思維的范疇。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公眾場合根本說不好話,明明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可一到了臺上,脫離了講稿,就說得結結巴巴的,甚至詞不達意。如此的現象就是思維的敏捷度不夠,或者說思路不夠清晰造成的。和寫文章不一樣,說話不能停下來多作思考,而是必須一句接著一句,如此就要求我們思維敏捷,前后連貫,不能吞吞吐吐,更不能邏輯混亂。
有些場景的變化是出人意料的,對于說話者來說,如果思維不敏捷,應對不好,就會使自己陷入某種困境。這就需要說話者具備敏捷的思維,善于變換切入角度,靈活地應對和駕馭各種局面以及場景。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某領導面對個別記者不太友好的提問,思維敏捷的他巧用幽默來回答。如對外國記者關于腐敗的問題是這樣回答的:“我不認為中國政府是最腐敗的政府,像某些雜志所排列的次序,從來不是這樣。中國的腐敗案件當然要多一點,因為中國人多嘛!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按人口分攤,中國比發達國家大大落后;如果腐敗案件也以人口分攤,那么發達國家可就要比中國大大腐敗了。”這一回答,不僅反駁了不友好的提問,同時也因為幽默含蓄,給外國記者留了面子。
那么在說話的場合,需要什么樣的思維才能提高思維的敏捷度呢?首先是辯證思維,也就是正反兩方面看問題,一分為二地看問題,這樣就可以讓你看問題更有高度;其次是分析思維,這可以讓你看問題有廣度,不僅看問題比較全面,而且你言之有理,因為你把問題分析開了,具體了,這樣就解決了許多人無話可說的情況;最后是逆向思維,這可以讓你更深層次地看問題。
總而言之,思維就是說話重要的基石,通過這幾種思維方式來練習說話,假以時日,你就是一位思維敏捷的說話大師。
那如何訓練出說話的敏捷思維呢?
1.掌握相當多的知識
思維敏捷來自于豐富的知識結構,你所掌握的知識越多,你說話時思維就越活躍,越敏捷,因為大量的知識讓你觸類旁通,左右逢源,毫無思維短路的感覺。因此你需要博覽群書,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說話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熟悉你所需要表達的內容。
2.盡量多說
在各種場合都需要盡量地多說話,而且是主動地說話,在公司會議上踴躍發言,哪怕你給家里的老人讀讀報紙也可以,看完了電影或者小說,可以向朋友復述電影、小說的情節內容。這樣你的思維就會逐漸敏捷,口齒也越來越伶俐。
語言就好像思維的外殼,思維則是語言的基礎。說話,既需要講究方法,又需要訓練思維,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內外兼修,也才能突破說話的“瓶頸”,同時讓我們的說話水平依托著敏捷的思維而漸入佳境。
- 皮爾斯:論符號(附)李斯卡:皮爾斯符號學導論(C.S.Peirce:on Signs)(James Liszka: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emeiotic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 我帶孩子學英語:英語小達人訓練手冊
- 這書能讓你高效演說:演講+即興講話+說服技巧+開口成交
- 國際高水平SCI論文寫作和發表指南
- 語詞談藪
- 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中依托式教學研究
- 趣說字詞句大全集
- 第四屆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建設與應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
- 日語復句句式變化研究:從格成分看連體到連用的連續性
- 茅盾小說在日本的譯介與研究
- 中國黨政公文格式與寫作規范一本通
- 上古漢語服飾詞匯研究
- 正講廈門話:便套話(第三冊)
- 公文寫作精進:筆桿子的28個錦囊
- 寫作腦科學:如何寫出打動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