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鏡花水月——平面鏡成像原理

語文課上,老師在為大家講解成語時說:“他有許多美妙的設(shè)想,但都是鏡花水月,根本無法實現(xiàn)。”

然后,老師問同學(xué)們:“請問大家知道‘鏡花水月’是什么意思嗎?”

同學(xué)們都搖搖頭,老師就為大家解釋這一成語的含義:“鏡中花與水中月都是虛無縹緲的,所以這個成語也就意指那些虛幻的事物。”

隨后一位同學(xué)舉手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會有鏡花水月這種現(xiàn)象呢?有什么科學(xué)依據(jù)沒?”

語文老師繼續(xù)說:“這是物理學(xué)上的知識,平面鏡成像,不知道你們聽過沒……”

鏡花水月,鏡中花與水中月,指意境不可以形跡求。比喻空幻飄渺。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wù)撘{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說岳全傳》第六十一回:“阿彌陀佛,為人在世,原是鏡花水月。”《白雪遺音·玉蜻蜓·游庵》:“我和你鏡花水月閑消遣,何必名賢勝地逢。”

當你照鏡子時可以在鏡子里看到另外一個“你”,鏡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這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太陽或者燈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鏡面上,平面鏡又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們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鏡中的虛像。

那么,什么是平面鏡呢?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鏡子叫平面鏡。

鏡子中的另一個影像叫鏡像(虛像),但在實驗中,我們常用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因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的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

為了更清晰地看到“鏡”中的像,我們要求玻璃前的物體要盡可能的亮,而環(huán)境要盡可能的暗。而玻璃后的物體也要盡可能的亮,環(huán)境要盡可能的暗。所以平面鏡成像實驗適合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

平面鏡能改變光的傳播路線,但不能改變光束性質(zhì),即入射光分別是平行光束、發(fā)散光束等光束時,反射后仍分別是平行光束、發(fā)散光束。

由物體任意發(fā)射的兩條光線,由平面鏡反射,射入眼睛。人眼則順著這兩條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看到了兩條線的交點,即我們在平面鏡中看到的像,但是平面鏡后面是沒有物體的,所以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虛像(平面鏡所成的像沒有實際光線通過像點,因此稱作虛像);像距與物距大小相等,它們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太陽或者燈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鏡面上(這里是漫反射,不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又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們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鏡中的虛像。(這是平面鏡對光的反射,是鏡面反射)。

由于平面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像(S′),進入眼中的光并非來自像(S′),所以把(S′)稱為虛像。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的大小,總是相等的。無論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如何變化,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終不變,與物體的大小總一樣。但由于人在觀察物體時都有“近大遠小”的感覺,當人走向平面鏡時,視覺上確實覺得像在“變大”,這是由于人眼觀察到的物體的大小,不僅僅與物體的真實大小有關(guān),而且還與“視角”密切相關(guān)。從人眼向被觀察物體的兩端各引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夾角即為“視角”,如果視角大,人就會認為物體大,視角小,人就會認為物體小。當人向平面鏡走近時,像與人的距離小了,人觀察物體的視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覺變大了,但實際上像與人的大小始終是相等的,這就是人眼看物體“近大遠小”的原因。這正如您看到前方遠處向您走來一個人一樣,一開始看到是一個小黑影,慢慢變得越來越大,走到您面前時更大,其實那一個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樣大的,只是因為視覺的關(guān)系,平面鏡成像的像和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因此人逐漸靠近鏡面,像也一定逐漸靠近鏡面,給人以“近大遠小”的感覺。

物理知識小鏈接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也可以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兴城市| 天台县| 桐柏县| 林州市| 江达县| 苍南县| 张掖市| 南通市| 浏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高清| 武平县| 东丰县| 含山县| 玛纳斯县| 赤峰市| 英德市| 河南省| 华容县| 邵东县| 建昌县| 都匀市| 金溪县| 扶沟县| 建德市| 将乐县| 虎林市| 德钦县| 商水县| 琼海市| 中阳县| 合肥市| 新邵县| 新兴县| 东方市| 祁连县| 正镶白旗| 黔南| 师宗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