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靜下來,一切都會變好作者名: 鄭一群編著本章字數: 1774字更新時間: 2021-06-04 18:20:25
唯有放下,才能釋懷
我們都知道,執著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認準了一個目標不再猶豫堅持去執行,無論在前進中會遇到任何障礙,都決不后退,努力再努力,直至目標實現,因此,執著歷來都被人公認為是一種美德,然而,過分執著就變成了固執,這是一種弊病。固執的人之所以固執,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要做的事心存執念,他們認準了目標便不再回頭,撞了南墻也不改變初衷,直至精疲力竭。因此,有時候,要想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你就必須首先放下那些無謂的執念。學會放下,我們才能釋懷。在《郁離子》里有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走在路上時,遇到了一位年長者,年長者眼淚婆娑。年輕人感到很好奇,便上前去問:“老人家,您為什么會這么悲傷啊?”
老人抬了抬頭,然后訴苦:“我真是命苦啊。少年時,我聽說國王喜歡與武者為友,于是我便拜了一位武者為師,可是當我學成之后,這個皇帝已經駕崩了。后來,我又聽說新皇帝喜歡與文人交往,于是,我又拜了個秀才為師,然而,待我學成后,皇帝又喜歡與少者為友,而我那時已兩鬢斑白。就這樣,我最后一事無成。現在我走在街上,忽然想起了這些經歷,所以才在此痛哭啊!”
這位老者文武俱通,不可不謂是個人才,但他卻不懂得放下,因此到最后一事無成。事實上,人的生命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候,我們對于某些目標的成功也都是幻想,因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你把你畢生的時間都花在堅持那些無謂的執念上,那么,當你年邁之時,只能悔之晚矣,而學會放下那些執念,你才可能有充實的人生,迎來新的人生。
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相反,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放棄。愛情中,強扭的瓜不甜,放手的愛也是一種美;生意場上,放下對利益的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坦然和安心;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獲得的是一份淡泊與寧靜。
古人云:無欲則剛。真正的放下,才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境界。因為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只有學會放棄,才能給心靈一個松綁的機會。表明上看,放下了就意味著失去,所以是痛苦的,然而,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下,那么,最終你什么都得不到。人生苦短,無非幾十年,有所得也就必有所失。我們只有學會了放棄,才會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坦然、充實和輕松。
從前,有甲乙兩個人,他們生活得十分窘迫,但兩人關系卻很要好,經常一起上山打柴。
這天,他們和以往一樣上了山,走到半路,卻發現了兩大包棉花。這對于他們來說,可以說是一大筆意外之財,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豐足。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趕路回家。
故事中的這兩位村民為什么在收獲上會有如此的不同?很簡單,因為背棉花的村民不懂變通,只憑一套哲學,便欲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而另外一位村民則善于及時審視自己的行為。的確,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審慎地運用您的智慧,作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于您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視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出現偏差,適時地進行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村民一般,要時時留意自己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并非意味著您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去遷就法則。只需您在意念上作合理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的道路。
俗話說,拿得起,放得下;反過來理解放得下的人,才能拿得起;該扔的扔,有些無謂的堅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放下既是一種理性的決策,也是一種豁達的心胸。當你學會了放下,你就會覺得,你的人生之路會寬廣很多。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想一想,我們是否心懷執念而讓自己鉆入了死胡同。堅持多一點就變成了執著,執著再多一點就變成了固執。人應該執著,但不應該錯誤地堅持一種想法,有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你堅持的想法是虛妄的。因此,我們應當學會放下,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不是我們該擁有的,那么我們就得學會放下。人生注定要經歷多姿多彩的風景,唯有放下具有別致的風韻。過去常聽人說,人要懂得放棄。放棄是對事物的完全釋懷,是一種高妙的人生境界。而放下則更具有絲絲縷縷的難舍情懷,是一首悠揚的樂曲,在每個人的心底奏起。
總之,在人生中,執著固然是可取的,但是某些執念必須放下,比如,那些已經被告知或者求證、板上釘釘兒的不可能成為現實的目標,你就必須果斷地放棄;在現實世界中完全不能被應用的目標,你也必須理智地放棄;權衡利弊之下,得出的結論是完全沒有實施的必要的目標,你也必須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