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二)土茯苓之治霉瘡

霉瘡,一名梅瘡,系由花柳場中傳染而來之一種頑惡梅毒病。其傳染之途經,固以生殖器部分直接行不潔之交媾而致者為最多,然由間接傳染者亦復不少,如醫療之器械及衣服被褥均能傳播,又有先天梅毒,乃由祖或父母患有本病而遺傳及于子孫者也。其狀往往于陰部發生硬結,繼變潰瘍,并于皮膚發現斑疹,色紅而稍稍隆起,多見于頭部發際及背部四肢;此外又有發水泡疹、膿皰疹、粟粒疹,然不瘙癢;且鼠蹊腺等腫硬。頭痛、眼球疼痛、筋骨痛,咽喉及肛門黏膜糜爛;有發于腦脊髓者,現神經癥狀之麻痹狂、半身不遂、癲狂等。

本癥之治療如沃度劑、汞劑等,雖為合理,但只能奏效于初期。設病至第三期,即素稱特效藥之“六○六”“九一四”等,恐亦無濟于事耳。若于初期用土茯苓三兩為煎劑內服,作排毒療法,頗著具效。著者嘗實驗,其功不下于汞碘也。

考:土茯苓,《植物名匯》載為百合科植物之山歸來,乃常綠攀登植物。其根狀如菝葜,而圓。其肉軟,可生啖。為變質劑之改血藥及發汗利尿藥,且能緩和酷厲毒,故其功用有清血排毒,治肢節痛,經久污穢之潰瘍瘡毒,瘍毒之滯留于血脈筋骨間者頗效。

《荷蘭藥鏡》“薩芩排毒煎”用“薩爾沙根”二盎司,“土茯苓”一盎司,“樸窟福鳥篤”四錢,甘草六錢,上銼細,浸水八磅,煎至三磅,加“薩撤弗斯刺”(銼)二錢,攪待冷,布濾過,治梅毒泛漫血中,尚未潛結諸骨者極效。服量:本品性緩弱,非多服不見效。每次用一盎司或一盎司半,加水五六磅,煎至三分之一服之,或加入其他排毒劑內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固安县| 绥芬河市| 沐川县| 当雄县| 子洲县| 镇沅| 清水县| 两当县| 普宁市| 肇庆市| 东阿县| 平舆县| 五常市| 都匀市| 封开县| 宿迁市| 沁源县| 黑龙江省| 长丰县| 阜新| 德惠市| 鄂尔多斯市| 聊城市| 南汇区| 栾城县| 崇州市| 靖州| 牡丹江市| 永川市| 中阳县| 石棉县| 密云县| 奉贤区| 佛冈县| 栖霞市| 滨州市| 尼木县| 遵义县| 昭平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