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說明
《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組織編寫的教育部“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項目中的基本教材,供中醫五年制教改實驗班學生使用。
該教材本著突出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原則,依據中醫臨床上辨證分析及處方用藥一貫性的規律,將中醫診斷學課程中“辨證”的內容與方劑學內容有機結合,系統介紹有關辨證論治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為培養學生臨床辨證論治的綜合能力及學習臨床各科奠定基礎。
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及中醫辨證論治學發展史。第二章辨證方法概要介紹八綱、病因、氣血津液、臟腑、六經、衛氣營血、三焦及經絡辨證等常用辨證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及主要內容。第三章治則、治法與方劑介紹治療原則,常用的治法,方劑與辨證的關系及方劑的組成、分類、劑型、煎服方法。第四章辨證論治將中醫診斷學課程中“辨證”的內容與方劑學內容有機結合,以八綱和氣血津液的辨證方法為綱,結合方劑學中的“八法”和具體的處方方法,分為表證、半表半里證、表里同病證、虛證、實證、寒證、熱證、氣證、血證、水濕證、痰證十一大類,介紹證候辨識、立法原則、處方方法及例方(包括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附方、方論選錄、歌訣)等,目的在于執簡馭繁,以證統法,以法統方,將理、法、方、藥的內容融為一體。第五章臨床綜合運用介紹辨證論治思維的方法與步驟、中醫病歷書寫,以及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與論治。
教材的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由王天芳編寫;第二章第一至第三節由吳秀艷編寫,第四至第八節由薛曉琳、王佳佳編寫;第三章由高琳、王天芳編寫;第四章第一至第三節由王天芳、于曉飛編寫,第四、五節由高琳編寫,第六節由趙燕編寫,第七節由薛曉琳編寫,第八至第十一節由楊楨編寫;第五章第一節由趙燕編寫,第二節由宋月晗、李海聰編寫,第三節由楊毅玲編寫。
本教材是在教學團隊全體人員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大家在使用中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中醫辨證論治學基礎》編委會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