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醫外治技術是一類具有明顯中醫特色的治療技術,其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針灸、按摩、熏洗、敷貼、貼膏藥、頭針、足療、耳穴療法、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其治療范圍遍及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肛腸等科,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危重病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丁(高明的醫生)不廢外治”之說。
外治這一名詞的出現由來已久,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便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的說法,其后歷代醫家著作中多有涉及,但其研究范圍及概念一直不十分明確。至清中葉,《急救廣生集》(德生堂外治秘方)、《理瀹駢文》(外治醫說)相繼刊行,至此外治理論趨向成熟,中醫外治的發展也達到一個鼎盛時期。
本書對中醫外治技術進行了簡要的總結,內容分為上篇總論和下篇各論兩部分,上篇主要介紹中醫外治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下篇主要介紹在臨床各科如何運用中醫外治技術。
第一章概論重點講述中醫外治技術的起源、發展簡史及相關中醫基礎理論,介紹了外治技術的起源和特點,并從秦漢、魏晉及隋唐、宋金元明清、新中國成立后四個階段介紹了中醫外治技術的發展史。同時,為了使不具備中醫基礎知識的讀者能夠順利地學習中醫外治技術,簡要介紹了與之相關的最基本的中醫基礎理論,包括經絡學說、藏象學說和氣血津液學說。
第二章介紹了常用中醫外治技術,為本書內容的主要部分。本章按照外治技術的種類分為十節,詳細介紹了推拿療法、拔罐療法、刮痧療法、透皮給藥療法、灸療法、腧穴療法、針刺療法、頭皮針療法、耳針療法、放血療法等十種治療方法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及每種治療方法的適應證、禁忌證。為了提高本書的實用性,內容中使用了大量實景圖片來詳細描述操作方法。
第三章介紹了中醫外治技術的常用介質。本章主要涉及介質的作用機理,以及介質的分類制作方法,其中重點介紹了臨床最常用的膏劑、散劑、丹劑等。
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為各論部分,分別介紹了中醫外治技術在內科病證、皮膚科病證、外科病證、傷科病證、婦科病證、男科病證、兒科病證、耳鼻喉科病證的臨床運用,各科疾病均選擇中醫外治效果良好者,分別從概述、病因病機、治療等方面進行闡述,其中的治療部分主要介紹中醫外治的方法。
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希望讀者能夠提出寶貴的建議,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中醫外治技術》編委會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