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學術思想點滴

中醫辨證論治的“常”與“變”的思考

辨證論治是理法方藥運用于臨床的過程,是中醫學術的基本特點,即運用中醫的診法和基本理論對患者表現的癥狀、體征進行綜合分析,辨別為何種證候,稱辨證:在辨證基礎上,擬定出治療措施,稱論治。證候就是當前的病人在特定病因的作用下,表現出來的疾病的主要病機變化。就是當時病變的具體病位、病因、病性、邪正盛衰的具體反映,也是本病的根本特點。辨出的證候也就是中醫診斷的結果,也在這個結果之上便可以考慮治療了。

綜觀中醫證候的辨證方法,不外一縱一橫兩大類。一縱即如對傷寒、溫病的辨證,先明確病是傷寒病、溫病之后,再辨其是傷寒的太陽證、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還是厥陰證。或是考慮溫病的衛分證、營分證、血分證……還有外科中癰病之氣血壅盛證 (初)、熱盛肉腐證 (中)、氣血不足證 (后)等。這些證候均為同一疾病里不同階段的特有證候。一橫就是以一個癥狀為主展開辨證,如咳嗽,有外感證、內傷證,外感咳嗽有風寒襲肺證、風熱犯肺證;內傷咳嗽有肺熱咳嗽證、肺陰虛咳嗽證、木火刑金證等。腹痛有寒邪內阻、濕熱壅阻、中虛臟寒、飲食積滯等證候。這均為橫向的,并非一種疾病的證候,而是可以出現在多種疾病之中的同一癥狀的不同證候。當前雜志上報道的辨證論治方法,更多是在西醫診斷明確的疾病的前提下進行辨證論治。如對冠心病的辨證多有氣滯血瘀證、痰濕痹阻證、氣虛血瘀證;膽石癥有氣機郁滯證、肝膽濕熱證、熱毒內蘊證等……這也是縱的辨證論治法。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從縱的或者是從橫的辨證論治的方法,用現代方法論來看都是找到了疾病的基本規律的治療方法。我們稱之為這些病變的辨證論治之常法。

變法指的是在臨床上的很多病證,或是經誤治的壞證,或者是治療過程中的出現并發癥,或者是繼發癥的辨證論治方法。下面列舉趙尚華教授在外科臨床中的幾則案例。

案例1:血栓性靜脈炎。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內腔的炎癥,同時伴有血栓形成。發生于淺層靜脈者,臨床上稱為淺靜脈炎,發生于深靜脈者,稱為深靜脈炎。淺靜脈炎的臨床特點是:患處可觸及索條狀腫物,焮紅疼痛。深靜脈炎的臨床特點是患肢腫脹,行走勞累后肢體沉重,腫脹增加。淺靜脈炎相當于中醫之“青蛇毒”,深靜脈炎相當于中醫之 “股腫”。常見證型主要有三:①濕熱下注證,治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②脾虛濕盛證,治以健脾滲濕,活血化瘀。③氣滯血瘀證,治以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其變證主要有肺栓塞、出血等引發的陰虛熱盛證等,臨床又以肺栓塞最為多見。肺栓塞是由于治療靜脈炎過程中血栓脫落,經血液循環到肺部而引起栓塞。

案例2:陳某,男,57歲,農民。患者2010年6月12日因“左膝關節骨質增生”在某院行手術治療,術后第2天出現左下肢腫脹,活動后加重,休息、抬高患肢后減輕。7月26日左下肢腫脹明顯加重,遂于28日入院治療。入院時癥狀:左下肢廣泛粗腫,皮色暗紅,左下肢手腫壓之凹陷,皮溫略高,肌肉緊韌飽滿,股三角區壓痛 (+),左膝關節屈曲受限,左下肢大腿比健側腫10cm,小腿中部較健側腫6cm,Homan征 (+)。精神可,納可,二便調,舌質暗,苔黃膩,脈澀。輔助檢查:雙下肢靜脈彩超;左股靜脈、大隱靜脈入口處、股淺靜脈入口處、腘靜脈完全栓塞,左小隱靜脈部分栓塞。診斷為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屬中醫之股腫,濕熱瘀阻證。住院給予 “尿激酶、降纖酶”為主的藥物療法。7月29日查凝血四項:①凝血酶原時間:17.2秒(10.7~14.8)。國際標準化比值:1.40(0.8~1.5)。②活化部分凝酶原時間:36.1秒。③凝血酶時間:17.4秒 (8~14)。④血漿纖維蛋白原:3.06g/L(2~4)。住院治療3天后出現咳嗽、痰血,經介紹來診。2010年8月4日來診,癥見:左下肢明顯腫脹、咳嗽、痰血3天,咳嗽為白痰,痰中帶血,口干,白天左側臥位時咳嗽甚,胸部刺痛;轉側困難,舌質紫,苔白,脈細滑。屬血栓性深靜脈炎之變證——肺陰虛熱盛證。治以養陰清熱,化痰止咳,兼以散瘀。

處方:南沙參12g,麥冬10g,阿膠10g,前胡10g,杏仁10g,魚腥草30g,黃芩10g,丹參18g,金銀花30g,三七粉3g,干姜6g,細辛3g,五味子10g,生薏苡仁3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服藥1劑后,查凝血四項:①凝血酶原時間:15.4秒。國際標準化比值:12.4。②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30.9秒。③凝血酶時間:20.6秒。④血漿纖維蛋白原:2.3g/L。

2010年8月18日二診:上藥12劑后,咳嗽、痰血有減,胸痛減,左下肢腫脹有消,但仍有腫脹,納差,口干,大便干,舌質紫,苔白,脈細緩。上方繼服,加白花蛇舌草30g,神曲10g,砂仁6g,藿香6g,去金銀花、干姜、細辛。6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0年8月19日胸部CT:右肺下葉肺栓塞;右側少量胸腔積液。上方加減,共服用20余劑,胸痛止,咳嗽、痰血癥狀消失,左下肢腫脹亦消退。

2010年8月30日胸部正側位顯示:兩肺及心膈未見明顯異常征象。患者出院。

2011年年初,病人又出現胸痛、咳嗽,恐肺栓塞復發,復于我處就診,診斷為肋軟骨炎,繼續用中藥調治痊愈。

按語:西醫對于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方法,一般有手術治療和溶解血栓法。溶解血栓法,常有的有三種方案:①抗凝療法;雖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可延長凝血時間,防止血栓的再形成,防止肺栓塞的發生,常用的藥物:肝素、華法林、雙香豆素等。②溶栓療法:直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常用的藥物有尿激酶、鏈激酶等。③祛聚療法:防止血小板凝集,常用作輔助療法,常用的藥物有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運用西藥治療時,應嚴格監測凝血功能,以防出現出血征象。同時還應嚴密監測病情,以防止栓子脫落。中醫對于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并根據臨床具體證型隨癥加減。一旦出現肺栓塞則應該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且中醫的治療有其特色。治療時并不是單純地強調活血化瘀,而是根據肺栓塞所表現的癥狀,給予理氣、潤肺、止咳、化痰之法,從癥狀著手。必須注意的是,在治療血栓靜脈炎時,無論是常證還是變證,都應注意通行大便的問題。若大便秘結、干燥、不爽,用力努責,則可能發生栓子的脫落,所以在治療時必須保持大便通暢。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想有以下幾點提醒各位同仁、同學,加以理解。①中醫學歷經兩千多年的存在而能自立于當代世界醫學之林,是由于中醫學能不斷發展和不斷治療新疾病的結果,而不是兩千年不變的結果。②對同一種疾病用幾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去治療,肯定會比用單一的方法治療容易取到更好的療效。③中醫學從宏觀上的辨證論治方法對新的疾病的認識、治療和研究,有優于現代醫學的地方。它能更早、更快地減輕新病種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脅。所以,中醫學是當代更應該重視和加強研究的醫學。中醫如能應用現代醫學、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將會更加前途光明。當前中醫對癌癥的治療和研究是最應該投入人力、財力、物力的地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噶尔县| 武夷山市| 沅陵县| 天台县| 元朗区| 安阳县| 宁波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新化县| 华蓥市| 于都县| 宜章县| 万安县| 二手房| 武隆县| 社会| 含山县| 措勤县| 罗田县| 阜平县| 三江| 济南市| 婺源县| 巨野县| 东莞市| 巴彦县| 江安县| 清涧县| 安宁市| 杨浦区| 肇州县| 武山县| 萨迦县| 黄梅县| 宽城| 上高县| 叙永县| 太和县| 平利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