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猴兒檢查木筏之際,海上開始波浪滔天,一股狂烈的颶風卷積著烏云和海浪鋪天蓋地自北而來,隨后,豆大的雨滴當頭砸下。隨之演變成瓢潑之勢。
木筏在風雨中如一片樹葉被海浪打得旋轉翻騰,忽高忽低,筏上的瓜果全都落入了水中。二猴兒強忍著風雨的寒涼以及海浪拍打的不適,趴在木筏上,死死的抓住木筏,隨著木筏反轉翻騰,上下浮沉。孫悟空嚦聲狂吼,吳凡欲哭無淚,“我就不該相信前世網絡上所說孫悟空有神佛保佑的傳說,看看現在,這木筏都該散架了,神佛在哪里?”
狂風暴雨肆虐了三個小時左右才平息,木筏神奇的完整保存下來了,孫悟空歡喜無盡,一邊吼叫一邊在木筏上翻跟頭。
吳凡望著沒心沒肺的孫悟空,心中mmp個不停,忍不住打擊他的說道:“大哥,筏子上沒水果了,也沒淡水了。”
孫悟空一愣,跳到吳凡身邊,拍打他的肩膀說道:“不妨事不妨事,賊老天收不走俺兄弟倆,狂風暴雨,巨浪滔天都收不走俺們兄弟,沒了瓜果算什么事。”說罷,搶過筏漿,用力劃了起來。
吳凡心中滴淚,沒有瓜果吃什么,沒有淡水喝什么,抬首望著天空,忍不住高聲吟道:“狂風卷積著烏云,在烏云與大海之間,一只海燕在高傲的飛翔!”
孫悟空放下筏漿,又跳過來,手搭涼棚,四下瞭望,“哪兒呢哪兒呢?又起風了?”
吳凡無語,默默望著孫悟空,心中想著前世那句經典臺詞,“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
接下來幾天天氣還不錯,只刮了幾場微風,但二猴兒可不怎么好,當然是因為又渴又餓,筏上沒淡水,也沒糧食,孫悟空開始暴躁,時不時怒罵老天爺,吳凡用力劃著木筏,時不時手搭涼棚,四下瞭望。
這時破妄金瞳就顯出威力,雖然遠了些,但他還是發現東方有一個不大的小島,重要的是島上有樹木花草,不是荒蕪亂石。有樹木花草,就說明可能存在果實,就能給木筏做補給了。
距離小島還有半日路程,二猴兒卻已全沒了力氣,孫悟空嘴唇干裂,嗓子嘶啞,主要是罵老天罵的,此時有氣無力的坐在木筏邊上,一只腳深入水中,感受一絲陰涼,兩眼無神的望著前方,他是沒力氣罵了。
吳凡也好不到哪去,躺在木筏上,盡量節約體力,心中默默祈禱,“神佛啊!孫悟空是佛門大興的關鍵,一定要保佑啊!”
如此祈禱了幾百遍了,還是屁用沒有,正在吐槽前世網絡文學的時候,只聽孫悟空哎呦一聲,把腳從水中提了起來,只見小腳趾頭掛著一個物件,孫悟空一把抓住扯下來就要扔,吳凡驚駭欲絕,哧溜一下爬起一把奪了過來,“哈哈!神佛顯靈了!”心中狂喜的看著那物,原來那是一條魚!
雖然不大,但是對于此時二猴兒的處境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
孫悟空一邊吹著被咬傷的腳趾,其實也沒啥傷,只是幾個印痕。一邊對吳凡說道:“兄弟,你要這東西干嘛,又不能吃。”
吳凡不理他,將那條魚也不去鱗,也不去臟,直接塞進嘴中,一口咬下一半,胡亂咀嚼了幾下就囫圇吞入腹中。隨后將另一半送到孫悟空面前,“吃!”
孫悟空愣了一下,結巴道:“真能吃?”隨后接過,送入口中咀嚼,剛嚼了兩下,就呸的一下吐入海里,“什么玩應,不好吃!”
吳凡捶胸頓足,白瞎了啊!但也沒法子怪他,這是救命的啊,但誰讓他是只猴兒呢!
嘆了口氣,搖搖頭,就著剛恢復的體力,抓起筏漿,用力劃了起來。
傍晚時分,二猴兒終于劃到了小島,將木筏固定在海邊巖石處,登上岸,二猴兒不顧形象的趴在沙灘上,總算撿了一條猴兒命。
雖然累的半死不活,但為了另一半兒命不死,二猴兒只有繼續堅持深入島內找尋瓜果淡水。
一路尋來,二猴兒臉有些黑,此島方圓不過二三十里,卻沒有果樹,還好掏了幾個鳥窩生火烤蛋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后續的補給木筏卻做不到,難道二猴兒要困死在這孤島上?
第二天天一亮,二猴就繼續探索島嶼,只在深處灌木林采了不多的幾個漿果。二猴兒嘆氣,苦思良方。
二猴兒正愁苦間海灘上傳來陣陣鷹啼,引起了二猴的注意,吳凡心中一動,對孫悟空說道:“我們過去看看,也許我有法子了。”“什么法子?”孫悟空問道。
“打魚,做魚干。”吳凡回道。
“不好吃啊!”猴子撓頭,“但也只能如此了。”
二猴來到海灘,只見大海驚濤拍岸,正在漲潮。而在海灘上,密密麻麻一片小龜,邁著小短腿正艱難而努力的爬向大海。
而在天空上,盤旋著六七只海鷹,時不時地俯沖而下。每一次俯沖都有一只小龜被凌空抓起。而其他的小龜視而不見,只是努力而拼命地向海中爬行。這是生命之間的戰爭,為生存而戰。
物競天擇,這場面深深震撼著二猴兒,二猴兒不惜遠涉大海,還不是為了與天掙命,求得那一絲永生之機。
看了片刻,孫悟空突然雙木赤紅的奔行向前,撿起石頭貝殼之類用力扔向俯沖的海鷹。
吳凡知道,這是激起了孫悟空同病相憐,同仇敵愾之心,遂也下場做起了同樣的事情。
在二猴兒的努力下,海鷹再沒機會捕捉小龜,一連堅持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海水退朝,小龜全部進入大海,海鷹憤憤的啼叫幾聲,四散而去。
二猴坐在沙灘上,相視而笑,眼望大海,開始研究捕魚大計,正相商之時,海面升起一陣大霧,浪潮滾滾,從中爬出一只巨大的海龜,那海龜龜殼足有一里方圓,龜頭足有房屋大小,眼若紅燈籠。
二猴兒驚愕間,那海龜停在海邊,口吐人言:“兩位仙猴兒請了,老龜這箱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