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玨亭四層,欲字樓余音廳。數千平米的圓形大廳造型如同古羅馬斗獸場,外高內低層層嵌套。
其天頂的中心位置是一組超豪華的晶石裝飾,下方是一個巨大的圓形演奏臺,演奏臺上鋪設了特制的加厚地毯,用以減弱樂曲演奏時的回聲。同樣用于減弱回聲的還有大廳內墻上不計其數的波斯壁毯畫。
余音廳內雖空間巨大,但能夠同時容納的來賓數量只有32組,因為層層嵌套的賞音閣只有32間。
這些賞音閣由全黃金打造,為全封閉結構,為其中的來賓提供了充足的私密空間。其內的人能夠通過特殊法陣獲得身居演奏臺中心的視聽感受,但賞音閣外的人卻聽不到內部的雨覆云翻。
此時的余音廳里正飄蕩著《伊人醉》,幽怨的長音與短促的撥弦相攜甚好,把一位酒醉美人的心思點點刻畫、細細展現。
演奏臺上,揚琴、古箏、琵琶、阮、蕭、笛六種樂器,共計十二位清麗樂手圍成一個不大不小的圈。神色認真地演奏著無比熟悉的曲譜,只不過又比平時更加用心。原因無他,今天這曲兒不只是為賞音閣里看不見的客人所奏,更是為演奏臺中心的兩位特殊賞樂者所獻。
其中一位自然是南疆公主九黎兒;另一位便是鳳玨亭的主人、鳳玨七冠的首冠——曼珠沙華。
相傳,曼珠沙華姑娘有七絕。
其一,姿容絕艷。曼珠沙華姑娘身懷南疆秘術,能夠自由變化姿容,故有“得此美人即得天下美人”的說法。
其二,身段絕美。曼珠沙華姑娘形纖體柔,嬌若無骨,為世間女子共羨。
其三,音歌絕麗。曼珠沙華姑娘歌喉宛如夜鶯輕鳴,上通仙界,聲入人心。
其四,舞姿絕世。曼珠沙華姑娘天生善舞,更開創多種舞蹈類別,譽為天下舞蹈之本宗。
其五,樂理絕佳。曼珠沙華姑娘精通各種樂器,即便是異邦樂器也能沾手即奏。
其六,書畫絕妙。曼珠沙華姑娘的書畫功力深厚,更自創述意風,堪稱當世大家。
其七,棋藝絕高。曼珠沙華姑娘的棋藝宛若天算,數十年間未逢敵手。
(當然,以上內容①天前是不知道的,九黎兒也不關心。嚴格來講,目前是拿來湊字數的。但事實上,將來有沒有用,又有誰說的準呢。笑~)
乍一邁入余音廳,①天前便被眼前這一切震撼到了。
金碧輝煌、滿目璀璨,入目處遠勝維也納金色大廳。甚至相較之下,金色大廳只能算作小家子氣的鋼琴房。
雖然曾經見過一次偽裝成婢女的彼岸花,但他對這位鳳玨亭主人的認識最多只停留在霸道女變態的層次。而此時此刻,他真正意識到這位女王前世必然是有頭有臉的社會最頂層。若非是那種對一切奢華享受都了如指掌的頂層人物,絕對不會擁有這種對欲望和享受的超凡理解。
代表了物質欲望最純粹形式的豪華賭場,還有代表了身心欲望六個方面的欲字樓,再加上還未見識過的另外五層。
①天前很容易想象一個活生生的人走進這座鳳玨亭,便再難完整的出去,無論是金錢、精神還是靈魂,必然要留些在這里。
這么看來,曾經的三家對手慘敗于鳳玨亭,真的是一點都不冤枉。
婉香注意到①天前的情緒變化,便嬌滴滴指引道,“①天前公子里邊請,天字一號是曼珠沙華姑娘特意為您留的。”
天字一號賞音閣,其實就是最內圈正對樂手的一間,但正對樂手也恰恰不能正對最中心的兩位美人。①天前只好望著二位的側臉靜靜欣賞一番。
誰知屁股還沒坐熱,賞音閣里便鉆進來八名姿容、體態、氣質各異的女婢,環肥燕瘦、或御或蘿、清純濃艷、極度養眼。這些女婢的民族、膚色雖不同,但身著的各色民族服飾都經過改良,宛若一襲薄透如蟬翼的輕紗。朦朧之下,纖毫可見,鬧得①天前臉頰一陣發燙。
如果說一層的荷官走的是火辣性感路線,那四層的婢女們便是情趣路線,而這音樂廳里的姑娘們更是換上了文化挑逗的風格。
這簡直是無恥之尤!
①天前憤怒地拍打面前的暖玉桌子,怨惱吼道,“別給我整這些虛的,出去、出去、都出去。換二壺淡酒,半斤牛肉,八兩甜品進來。”
八名女婢驚慌的逃離天字一號,小跑著去準備吃食,還羞惱于這個小貴客太過頑劣。可她們又哪知道此刻的①天前心中正有賢者吟誦。宛若太監上青樓,除了憂愁是離愁,復觀胭脂骨,憑何知我苦。
不過這樣更好,少一份雜欲,就能多一分清醒。空出腦子,才能思考怎么離開這里,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把那個叫九黎兒的女人也一起帶上。①天前拿定主意,便開始關注演奏臺上的動靜。
只是婢女雖然離開,但婉香與他并排坐著,距離不到一拳,并沒有退走的意思,似乎還要繼續看著他。
演奏臺上,彼岸花1314換了個風格。如瀑的長發高高束起,扎成一支簡簡單單的馬尾。相較于其他束鬢盤髻的女子顯得更加樸素,尤其是配上那圓潤的俏臉,看起來就像記憶里永遠不會長大的鄰家姑娘。于是,平平淡淡的一身短西裝都穿出了青春活潑的味道。
①天前注意到她那一身現代裝束,心中不覺感嘆,看來系統也是欺軟怕硬的。彼岸花這么明晃晃的一個穿越者、玩家,竟然能在接印村呼風喚雨;而自己這種小蝦米還要時刻擔心暴露身份之后被暗殺。
相對于紳士風十足的彼岸花,九黎兒的裝扮則像是待嫁的新娘。一襲白色婚紗,宛若演奏臺上盛放的牡丹,絢麗奪目。華貴端莊的西式婚紗本就惹眼,但穿在北歐精靈般清麗的九黎兒身上,二者卻又產生了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再配合上纏纏綿綿的《伊人醉》曲樂,只是一眼,①天前便再難移開目光。
二女之間擺著一張小長桌,桌上有兩枚糕點,六盞顏色絢麗的酒,還有八支空酒盞。
彼岸花三指托起一盞泛著綠色的酒,輕聲道,“九黎兒妹妹,這七情盞只剩下了悲、恐、思,不知你已經醉了沒有?”
此時的九黎兒面泛桃花,眼神迷離,確實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反觀彼岸花,巧笑含情,眼沾春水,正是迷人的時分。
“她二人對飲的,便是傳說中的七情盞,與暗含六欲苗頭的六欲之毒一樣是這鳳玨亭的特產。”婉香輕描淡寫地介紹著,往胸前一抹,變出一支小黃瓶,“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盞中最易入口的就是這‘喜黃盞’,我事先留了一份,①天前公子不妨一試。”
①天前接過體溫尚存的小黃瓶,不敢怠慢,點出一滴潤濕嘴唇。微辛觸舌,如冬日暖陽般的舒適感遍布全身。咂舌細品,奇妙的感覺自味蕾爆發,瞬間傳入大腦。
美食、美事、美景、美色,一切的美好和喜悅迅速填滿心田。那感覺,仿佛全身的毛孔和細胞都張開了,無防備地歡迎著世間一切喜悅。但酒味盡后,只是剎那,美好與喜悅便煙消云散,只留下口中的酸澀和心中的空虛。
這‘喜黃盞’竟然只需一滴便勾起人們對美好的沉溺,而銅鈴法器居然也無法抵擋。若是沒有法器,直接飲盡一杯的話,九黎兒能不能逃出喜樂的誘惑,又能不能抗住喜樂褪去的空虛呢?
①天前莫名擔憂起來,那憂慮與此前的不安一道化作大網,困得他呼吸困難。
卻說①天前到來之前,二人剛剛飲過七情盞中的‘憂藍盞’,
憂是一縷煙,憂是一汪水,憂是一眼泉,更是泉水里觸不到的美好倒影。她未曾存在也未曾離去,觸之不及,揮之難散。她能在不經意間強大人心底最微弱的思慮,也能在有意間鑄造成腦海里最沉重的負擔。她就像是人的影子,伴隨著不同的經歷,映射出不同的模樣。
相較之下,憂愁中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縷煙、一汪水、一眼泉。可彼岸花巧笑著享受憂愁的如影隨形時,九黎兒卻勉力爬出憂愁的無底深泉。
四杯盡,勝負將分。
只是①天前擔憂地望著對飲的二人,還不清楚她們拼酒的賭注是什么。
九黎兒醉眼迷離,飄飄然去碰第五杯‘悲綠盞’,聲音也一同飄飄然,“當年,你也是這么把她灌醉的嗎?”
彼岸花笑容明媚,似四月春光,“當年她飲盡五杯,方顯微醺。第六杯時,便敞開心扉。她很好,也很聰慧,沒有選擇端起最后一杯。我想,她會一直這么好下去,直到終結的那天。”
九黎兒纖手顫抖,勉強把第五杯湊到唇邊,咫尺之間,已經灑了小半,“不愧是姐姐。”
彼岸花看著潔白婚紗上碧綠碧綠的液滴,不帶一絲邪意地說道,“你現在穿的就是她當年那件,但你,更誘人一些。”
九黎兒眼神迷離地望著她,擠出一絲笑,舉頭一飲而盡。
然后她就抱緊雙臂,像被世界拋棄的無助小女孩一般,一點一點縮成一團,橫倒在演奏臺厚厚地毯上,金發散亂,抽搐著,發出一聲穿破云霄的悲鳴。
那悲鳴如歌如泣,仿佛來自天堂的聲音。
霎時間,曲樂也入高潮,與悲鳴一道縈繞,余音似浪,直擊人心。
賞音閣內,悲戚的和聲自顱頂灌入①天前的靈魂。
他仿佛看到了綿綿群山,看到了無邊草原,看到了長河落日,看到了遼闊海面。
而每一幕,都有一個孤獨的身影不停前行。
春夏秋冬、雹雨冰霜、飛沙蔽日、寒雪滿腔。
她自諸神的時代走來,觀封仙與昆侖山頂;她在北方的群山逡巡,看長城生于萬人并肩;她從唐漢的興衰路過,見繁華崩于內憂外患;她策馬于南掠之路,踏餓殍賞錦繡河山……
她從來都沒有說慌,只是彼時的她,不同于此時的姑娘。
……
悲鳴漸落,管弦皆息。
潔白的牡丹已經被悲戚的汗水打蔫,在奇特的寂靜中微微發顫,悲慟,卻已經發不出聲音。
彼岸花1314安靜地站在九黎兒身邊,看著地上殘喘的嬌軀,伸出手,悲憫滿面,“不要再流浪了,把手給我,把心交給我,讓我來保護你吧。”
無聲中,九黎兒的手緩緩支起,顫抖著、掙扎著,像尋求救贖的蝴蝶一般。
兩只手就這樣越來越近,即將握緊。就像定情的新郎與新娘,即將攜手一生。
忽然,一聲銅鈴響。
一只滿是傷痕的調皮小手將無助的碟兒抓住。
于是,滿眼堅毅的①天前出現在九黎兒另一側,聲音莊重,如同誓言,“既然已是主仆,那你的未來,由我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