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自殺還是他殺1
書名: 殺人遺囑作者名: 云卷-云舒本章字?jǐn)?shù): 1904字更新時間: 2014-07-03 11:19:34
2013年6月11日
下午兩點整
玉海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小會議室
“大致案情就是這樣,對下一步的偵破方向,你們都說說自己的意見吧,瑛子,你先說。”羅列出蘇越青之死的案情后,楊毅說到。
“我覺得,首要重點是確定出,蘇越青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許瑛開始發(fā)表看法。
“和沒說一樣!”此時,五中隊的“活寶”人物,年輕開朗的陳可光開口了,“問題是,現(xiàn)在根本無法確定蘇越青是自殺還是他殺!說自殺吧,沒有足夠的誘因,雖說這蘇越青一直不太順,但畢竟也是功成名就的人了,那些事不足以讓她選擇自殺的。可說他殺吧,她又事先留下了遺囑,并且臨死前的反應(yīng),都不支持他殺的說法。”
“大光,不,陳可光同志,”陳可光的話,不禁讓許瑛有點泄氣,“那依照您的高見,破案工作該如何進(jìn)展呢!”
“抱歉,我沒什么高見,一籌莫展。”陳可光無奈又詼諧地說。
“你們兩個先別爭了,我覺得還是先把案情重新梳理一下,羅列出分別能夠支持蘇越青自殺或是他殺的佐證,這樣思路或許會清晰一點。”此時發(fā)言的,是沉穩(wěn)理性的何北。
“阿北說得對,這是分析案情的關(guān)鍵。”看來,楊毅很贊同何北的提議,“目前,女作家蘇越青之死,自殺和他殺的猜測并存。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支持自殺的例證,第一,蘇越青死前曾留下遺囑,說明她已經(jīng)預(yù)感到了自己的死亡。第二,蘇越青出事之前,她曾分別與律師孟嵐和丈夫沈亦楓做了最后通話,且蘇越青的通話內(nèi)容里,像是結(jié)束自己執(zhí)行好遺囑等等,有明顯的自殺傾向。第三,看得出,蘇越青是個重感情的人,但她的感情世界卻是一團(tuán)糟,親情方面,她因為被收養(yǎng)的經(jīng)歷,在家庭中找不到歸屬感,在愛情方面,接連遭遇了初戀男友拋棄,婚姻破裂以及現(xiàn)任丈夫的緋聞。除此之外,她還遭受過好友背叛、不知名人的強(qiáng)暴以致懷孕流產(chǎn)以及作品版權(quán)旁落的經(jīng)歷,這些定然會對她的心理及情緒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蘇越青的遺囑和死前的電話的確是證實她死于自殺的有力證據(jù),可是楊隊,我還是認(rèn)為,她沒有足夠去自殺的理由,首先,親情冷淡,感情不順,版權(quán)旁落,好友背叛,這都是多年以前發(fā)生的事了,她不至于現(xiàn)在才想到自殺,即便是最近發(fā)生了照片事件,可事件真相尚不明朗,就算蘇越青存有懷疑,也不可能莽撞自殺。”對楊毅列出的佐證,陳可光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話是沒錯,可是大光,你總該聽過最后一根稻草的寓言吧。”從前每次遇到案情,許瑛和陳可光兩人總免不了一番爭執(zhí),而這次也不例外,陳可光話一落音,許瑛就接話了。
“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意思?”陳可光有些不解地問。
“就是說一頭馱著稻草的驢子,主人還在不斷地往它身上添稻草,最終,它達(dá)到了承受極限,當(dāng)主人再次為它添上一根稻草時,它瞬間就垮了。”許瑛解釋道,“你方才說,蘇越青沒有遭遇到足夠令她自殺的誘因,但你不要忘了,她一直在經(jīng)歷著各種或是心酸或是痛苦的往事,這些往事都會在她心里不停沉淀,就像驢子一直被加注稻草一樣,直到她被加了最后一根稻草,就很容易垮掉,選擇自殺。而我認(rèn)為,這最后一根稻草,很有可能就是沈亦楓的照片事件。雖說事件不大,也尚無定論,但沈亦楓是她之前最倚靠的人了,如今她感覺這個人可能也是靠不住的,于是,便想到了自殺。”
“我認(rèn)為瑛子說得有道理,蘇越青的遭遇以及她本身具有的敏感化、性情化的性格,選擇自殺是情理之中的。”何北不由說到。
“若是自殺最好了!這案子就能了結(jié)了!咱們也不必承受破案壓力!”陳可光似乎也情愿接受蘇越青自殺的說法。
“先把自殺放一放,我們再看一下支持他殺的佐證。”楊毅始終把握著案情討論的方向和節(jié)奏,“歸結(jié)起來就只有一點,蘇越青死時,已經(jīng)懷孕了。從母愛的天性以及蘇越青本人對孩子的特殊情結(jié)來看,她不該做出自殺這種一尸兩命的舉動來。”
“案情一經(jīng)梳理,看起來清晰多了,依我看,蘇越青多半死于自殺。”楊毅說完后,許瑛緊接著說到。
“說說你的看法。”楊毅不由對許瑛說。
“一方面,支持自殺的佐證要比支持他殺的多得多,傾向已十分明顯了。另一方面,唯一支持他殺的懷孕佐證,也有些站不住腳。畢竟孩子還未出世,感情的建立尚不成熟。就比如,很少有母親會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但做過流產(chǎn)手術(shù)的女人卻數(shù)不勝數(shù)。即使蘇越青很渴望有個孩子,但并不能排除她厭世輕生的可能。她姐姐蘇越靈說過一句話,我認(rèn)為就很有道理,蘇越靈說,妹妹之所以會在懷孕的情況下自殺,一定是對孩子的父親失望了。這就符合我們方才的推斷,沈亦楓的照片事件,是蘇越青心理上背負(f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論沈亦楓是否是清白的,這件事已經(jīng)給他留下了污點,讓蘇越青并不能完全信任他。所以我認(rèn)為,蘇越青自殺的可能性遠(yuǎn)遠(yuǎn)大于他殺。”許瑛敘述道。
“你說得很有道理,但忽略了一個問題。”楊毅客觀地評價說。
“什么問題?”許瑛急忙問。
“沈亦楓照片事件的真相。”楊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