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楚漢爭霸最關鍵一仗:汜水之戰
- 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劉邦
- 游家二少爺
- 3059字
- 2021-08-31 22:04:55
劉邦南下,攻打成皋。他遇到的第一個對手,這個人就是曹咎。
來介紹一下曹咎個人信息。
由于史料殘缺,對于曹咎基本信息,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太史公留下的史料,還是能夠得到一些信息。
曹咎出生-童年-成長,這些軌跡等是怎樣的不清楚。但,記載了,曹咎是九江郡海春縣人。
在秦朝時,曹咎有個職務:蘄縣獄掾(用現在的話說,是監獄長的意思)。
這個職務,曹參在沛縣當過。從這個職務來看,曹咎家庭沒有問題,家族勢力也不會太差勁,生活條件也不會太艱苦,個人能力也不錯。否則,他是沒有機會成為大秦蘄縣獄掾。
曹咎在當獄掾期間,做了一件事:救過項梁。
曹咎還和一個人的關系不錯:司馬欣(櫟陽獄吏,是曹咎上級領導)。
陳勝大澤鄉起義,點燃星星之火。
項梁、項羽叔侄二人在吳中舉行起義,雖然不知道,曹咎是如何加入項氏陣營,也不清楚他是通過什么方式加入,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在亂世生存。
但,他第一次亮相,就是以大司馬身份,跟隨項梁東阿救齊。他和項羽干了一件事:追著戰無不勝的章邯到處跑。
項梁死后,曹咎就跟著項羽。斬殺宋義,巨鹿戰王離,逼降章邯,西進亡秦等等,這些行動,曹咎都參加。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也沒有忘記曹咎的功勞,給他封了一個侯爵:海春侯。
曹咎也被稱為項羽爭霸天下五大戰將之一。這五大戰將指的是龍且、曹咎、鐘離昧、季布、英布。
這五個人,若論誰是項羽最親信的人,毫無疑問,他就是曹咎。
項羽分封天下后,曹咎跟隨項羽參加伐齊之戰、彭城之戰、滎陽之戰、成皋之戰。
彭越攻克外黃、睢陽等梁地,項羽東進平亂,將成皋要塞,交給曹咎。
項羽臨走前,交代曹咎堅守不戰。
《項羽本紀》記載,項羽是這樣說的:謹守成皋,漢軍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復從將軍。
通過這段話,可以得出三點信息。
1.項羽對自己能力過度肯定,給了曹咎守城期限,十五日內能夠平定梁地。
2.預料到他東進平亂,漢軍會反攻,做好戰略部署。
3.對曹咎充滿信任,但又對他能力有點不放心。畢竟,曹咎很聽話,卻震懾不住其他的部將。
接下來,看一下。劉邦率軍南下,挑釁楚軍,曹咎又會如何面對。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碰到艱難險阻或陷入困境后,常人難以忍耐的事,他們卻能沉住氣、頂得住。
這也是社會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現象:有能力的人,一身傲骨,總是沉不住氣。所以,他們會處處碰壁。有些資質平平的人,卻能升職加薪,因為他們沉得住氣。一個有能力,又能沉住氣的人,一定能取得非凡成就。
曹咎聽項羽叮囑,避而不戰。他要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守城,等項羽歸來。
而且,他守城的期間是十五天。對于,曹參的能力,只要他不出戰,固守是沒有問題。
劉邦南下派人去挑釁楚軍,遇到一個現象:楚軍不戰。
對于,這一現象,漢軍高層感到很奇怪,他們大腦發出一個疑惑:為什么楚軍不出戰?
有疑問,就要去解答。很快,劉邦從陳平潛藏在楚軍中的斥候哪里得到一個消息:項羽率軍東進。
這個消息,引起劉邦等人高度重視。項羽率軍東進,這說明彭越、盧綰、劉賈,敵后戰場很順利。
劉邦立馬召集部將,召開一次高級軍事會議。會議主題,只有一個:戰與不戰。
這次會議,得到一致的結果:打。
劉邦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決定趁著項羽東進,發起猛烈攻勢。既然要打,就要做好戰前準備工作。
于是,關于楚軍在成皋的將領曹咎等人,成為漢軍斥侯調查得重點對象。不僅如此,還要制定作戰策略。
成皋,地勢險阻,不好打。城內有大量楚軍,強攻對漢軍極為不利。縱然攻下成皋,也會付出慘重代價。
一條作戰策略,就這樣誕生。這條計策就是將城內的楚軍引出來,城外作戰。也可以說,想辦法讓楚軍出城作戰。
如何把楚軍引出來?怎樣引出來?引出來后,如何打?怎樣打?在哪里打?
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此時,劉邦不在是孤家寡人,身邊不僅有能打的人,還有出謀劃策的人。
這些問題,都被輕易解決。
經過這次會議,得出以下結果。
作戰時間:漢四年十月。
作戰方式:用激將法,引楚軍出城決戰。
作戰地點:汜水。
作戰人員調動:劉邦。
一切準備就緒,劉邦派人去成皋城下挑釁楚軍,曹咎當著聽不見,放任不管。然,一天可以,兩天可以,三天就受不了。
男兒遇到這種事,總是壓不住自己的脾氣。畢竟,被人辱罵,沒能力還擊也就算了。有能力還擊,卻不做出行動,就會讓人輕視。
楚軍上下被漢軍挑釁,十分生氣。他們剛在滎陽、成皋打敗漢軍,有底氣,有實力,更有驕傲的資本。
曹咎就遇到一個難題,一邊是項羽的叮囑,固守不戰。另一邊是將領請戰之聲。戰,辜負項羽;不戰,又會被這些戰將說他膽小、懦弱。
曹咎能夠按捺住自己脾氣,但,他手底下人都想打。這一幕,讓人想到三國時期司馬懿,諸葛亮用婦孺,嘲諷他。
司馬懿部將見狀,都想出城作戰,活捉諸葛亮。
司馬懿就是不打,還穿上婦孺衣服為樂。司馬懿能夠壓住自己脾氣,能屈能伸,說不打,就不打。
曹咎就沒有這種魄力,身邊將領都說打,他也管不了。除了項羽,誰能震懾戰功赫赫的楚將。
大家都想打,他也想打。
那就選擇打吧!
項羽叮囑守城不戰,這件事也被他拋到腦后。
據記載,多次被漢軍挑釁之后,曹咎出戰。這就是影響楚漢爭霸關鍵一仗:汜水之戰。
來看一下,汜水大戰基本信息。
時間:漢四年初(公元前203年10月)。
主角:漢劉邦,楚曹咎。
地點:汜水。
結果:漢軍勝,楚軍敗。
劉邦逼迫曹咎出戰,又給他設計好劇情,讓他按照劇情走。
曹咎出戰,漢軍一擊而敗。首戰嘗到勝利的曹咎等將,輕蔑漢軍的戰斗力。楚軍天下無敵,橫掃諸侯,豈會怕了漢軍。
于是,楚軍全力出擊,擴大戰果。
楚軍追逐漢軍,來到一條大河。這條大河就是汜水。
汜水,南有丘陵,北有廣武山,中有東西向峽谷,地勢自西南向東北漸低傾斜。汜水東面就是成皋-滎陽,西面就是鞏縣-虎牢關。河水南北走向,注入黃河。
三國時期,張飛面對曹軍追趕,大喝一聲,汜水河倒流,嚇得曹軍部將肝膽俱裂。
現在,這條河成為楚軍和漢軍交戰前沿陣地,也是劉邦和曹咎,分出勝負關鍵的一條河流。
漢四年十月,曹咎率軍來到汜水。他要做一件事,渡過汜水,擊殺劉邦。他要給東征地項羽一個驚喜。
曹咎觀測汜水河情況之后,做出一個決定:渡河。
至于,是如何渡河,史料沒有記載。然后,就上演了一個成語:半渡而擊。
春秋時,楚宋在泓水發生逐鹿中原大戰。宋襄公宣揚仁義之師,不顧大臣子魚反對,堅持不半渡而擊,待到楚軍全部渡河后,宋襄公又堅持非要等到楚軍,完成列陣之后開始攻擊。結果宋國慘敗,宋襄公狼狽逃走,后因傷重而去世。
宋襄公到死都沒有想明白,為什么會失敗。
劉邦沒選擇成為宋襄公,他要取得勝利,趁著楚軍渡河,半渡而擊。
史料告訴我們一個結果:漢軍大勝,楚軍慘敗。
曹咎見楚軍大敗,辜負了項羽。他選擇做了一件事:以死謝罪。
曹咎用將者最后的方式:自刎。
還有一個人也用了這種方式:塞王司馬欣。
隨著,曹咎、司馬欣在汜水自刎,這場楚漢之爭,以劉邦勝利結束。
劉邦攜勝追擊,圍攻滎陽,攻占敖倉。再次建立成皋,敖倉防線。
這一次作戰,有三個人表現很英勇。
灌嬰率領鐵騎,護送劉邦南下,渡過黃河,攻破敖倉,官拜御史大夫。
周勃再次活躍在歷史當中,且,他的任務就是固守敖倉。
還有定魏破代的曹參,也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
就這樣,劉邦再一次重組戰略防線。敖倉、廣武、成皋,組成一個三角陣型,相互馳援。
樊噲駐守廣武,周勃鎮守敖倉,劉邦圍攻滎陽,曹參、灌嬰前去支援韓信,做好攻齊準備。
劉邦好不容易奪回成皋、敖倉,建立防線。眼見,重兵圍困滎陽,勝利指日可待。然,劉邦還沒有來得及高興,等到一個消息:項羽又回來了。
劉邦面臨兩個選擇:要么,死守成皋,與項羽在這里死磕到底;要么,放棄成皋。
面對項羽歸來,劉邦會怎么做?他能否守住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