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0章 漢初三位頂級說客

劉邦從關(guān)中而來,意氣風發(fā),天下諸侯云集響應,用了一個月,打進彭城。

項羽一來,他無功而返。一個月后,又回到關(guān)中。劉邦處境很凄涼,老爸、老婆被俘虜,成為敵方人質(zhì),諸侯又背叛他。

勝利來得快,去的也快。

眼見,他快要登上人生高峰,瞬間跌入萬丈深淵。

劉邦輸了,心情很沮喪,甚至有點萬念俱灰。他從天堂,掉入地獄,那種心里落差,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這時,張良站了出來,獻上下邑之謀。韓信、灌嬰等將用武力,正面抵擋楚軍進攻,扭轉(zhuǎn)潰敗的戰(zhàn)場局勢。

這次慘敗,劉邦也不是沒有收獲。他再一次,從失敗之中吸取經(jīng)驗。

此次戰(zhàn)敗,劉邦看懂了很多事:

比如諸侯是靠不住的,一統(tǒng)天下還是要靠自己拳頭。

又比如這次出征檢驗了他部將忠心程度。還有,闊別多年沒見的子女也回到身邊。

讓劉邦明白最重要一點:他缺乏統(tǒng)籌全局,獨擋一面的大將。

劉邦穩(wěn)定潰敗局勢,讓楚漢戰(zhàn)爭,進入僵持階段。劉邦擔心后方不穩(wěn),率軍回到關(guān)中,干了幾件大事:

1、立太子,大赦天下(穩(wěn)定社稷)。

2、給兒子安排工作固守櫟陽。并讓諸侯兒子來櫟陽陪太子學習。(其實就是讓諸侯兒子當人質(zhì)。)

3、宣揚漢社稷正統(tǒng)性:祭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規(guī)定要按時祭祀。

4、解決關(guān)中饑荒,穩(wěn)定三秦。

5、根除隱患:以水灌廢丘,章邯自殺。又發(fā)動關(guān)內(nèi)的士兵去防守邊塞。

劉邦穩(wěn)定關(guān)中,休養(yǎng)生息過后,他又做了一個決定:東出。

劉邦召集大臣、部將,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主題,只有一個:是否要再次東出,與項羽決戰(zhàn)到底。

劉邦得到統(tǒng)一答案:打。

但,如何打,沒有人拿出具體方案。就在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提交新的作戰(zhàn)方案。

這個人就是韓信。

韓信因為蕭何的緣故,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出漢中,定三秦作戰(zhàn)策略,就是他提出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北定三秦、東征項羽、彭城大戰(zhàn),沒有記錄他相關(guān)戰(zhàn)績。但,彭城慘敗,張良推薦,以及韓信收攏敗兵,在京索之戰(zhàn),正面擊敗楚軍,扭轉(zhuǎn)戰(zhàn)場形勢。

京索之戰(zhàn)的勝利,讓劉邦得出兩個結(jié)論:

張良沒有看錯人;韓信這個年輕人有本事。

于是,劉邦做了一個決定:放權(quán)韓信。

當劉邦如何與項羽再次開展,韓信站出來獻上作戰(zhàn)策略。

幸運的是,韓信獻出的作戰(zhàn)方略,被記載了下來: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劉邦滎陽匯合。

用現(xiàn)在的話說,韓信這個作戰(zhàn)方略是讓劉邦正面牽制項羽,這就等同于正面戰(zhàn)場。但,正面戰(zhàn)場打不贏項羽。所以,韓信主張開辟敵后戰(zhàn)場。

敵后戰(zhàn)場有兩條路線:第一條是北進,攻燕趙,東伐齊,給西楚國造成泰山壓頂?shù)木o迫感;第二條是南進,切斷西楚國糧道,并騷擾大后方。

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相互配合,就能擊敗項羽。

韓信不僅提交作戰(zhàn)方案,還說了很多細節(jié):如何打?怎樣打?誰去打?人員調(diào)度分配問題。

劉邦同意了這個方案。

就在這時,一個人帶來了好消息:九江王英布加入漢軍陣營,出兵伐楚。

帶來好消息地人,他叫隨何。

漢初有三杰,也有漢初三將,還有漢初三位頂級說客。這三位說客,分別是酈食其、陸賈、隨何。

來看一下,隨何說英布那些事。

由于史料模糊,隨何個人信息,以及什么時候加入劉邦,沒有記載。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舞臺,是以謁者身份。

謁者,是官名,指的是國君左右傳達等事的近侍。

隨氏起源,有三種:

1、姬姓。

為周代時有諸侯隨國(漢陽諸姬之首,其任務是監(jiān)控南方蠻夷之國,以拱衛(wèi)周疆。),春秋時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后被楚國所滅,成為楚附庸國,其后裔以國名為姓,稱為隨氏。

2、出自士姓,為春秋時晉國大夫士會之后,以邑名為氏。

3、出自祁姓。

雖然不知道,隨何這一支出自那一脈,但,他的先祖,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能夠擁有氏,并被后代子孫傳承下來,這類人都很厲害。

歷史上有兩個被記載的人物:春秋隨會,對晉國有功,被稱為隨武子、范武子;戰(zhàn)國隨巢子,是墨子的弟子,曾著《隨巢子》六篇。

史料沒有記載,隨巢子和隨何有什么關(guān)系。但,隨氏又出了一個讓后代記住的人物:隨何。

來看一下,隨何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

話說,劉邦彭城慘敗,張良下邑定策,提了一個關(guān)鍵人物:九江王英布。

劉邦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急于反擊項羽,很生氣對身邊人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如彼等者,無足與計天下事)

很多人聽了這句話,內(nèi)心很生氣。但,只是生氣,把頭埋得很低。誰叫他們沒有才華,為劉邦分憂。

隨何是個例外,他把憤怒的表情放在臉上,抬起頭看著劉邦,問了一句:我不明白陛下所說的是什么意思。

劉邦沒想到有人敢這樣和他說話,第一反應,這個人有膽量。第二個反應,壓下脾氣。然后,劉邦說了這樣一句話:誰能替他出使九江,做通九江王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

跟著,劉邦表明說這句話的目的:只要九江王英布叛楚,牽制楚軍,我就有機會與之爭天下。

隨何聽了,也沒覺得這件事,難度系數(shù)大,說了兩個字:我去。

劉邦也沒覺得隨何有什么能耐,但,身邊又沒有其他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給了隨何二十一人,出使九江。

隨何和英布之間地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那么,漢初三位頂級說客之一的人物:隨何是如何做通九江王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

來看,隨何的精彩表現(xiàn)。

隨何帶著劉邦的使命,以及二十幾位助手,來到九江,呆了三天,也沒有見到九江王英布。隨何要做英布反楚的思想工作,人都沒見到,如何開展。

按理說,有說別人這份工作,應該壓低脾氣,徐徐善誘,用財寶賄賂身邊的人。

隨何做事風格不一樣,直接對九江國管事的太宰挑明話題,說明九江王不見他,以及他出使九江的原因:楚國強大,漢國弱小。

接著,隨何表明了一個態(tài)度:我有話要對九江王說。(我要見九江王)

太宰尚未發(fā)言,隨何不給他說話的機會,又說了一句話,是站在九江王英布的角度考慮問題:如果說的不對,愿獻上二十幾人腦袋,以表明九江王背漢向楚之心。

太宰不能做主,只能把話傳給九江王英布。畢竟,隨何這句話,還表明了一個態(tài)度:選擇漢王劉邦,還是選擇西楚霸王項羽。

隨何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讓九江王英布做出叛出歸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长岭县| 贵德县| 丽水市| 昌乐县| 穆棱市| 乌兰浩特市| 兴海县| 江安县| 沈丘县| 呼玛县| 通州区| 广汉市| 长汀县| 牟定县| 宿州市| 清原| 辽阳县| 六盘水市| 金阳县| 仙桃市| 巍山| 武冈市| 宁城县| 平原县| 炎陵县| 海南省| 阿拉善左旗| 积石山| 呼伦贝尔市| 吉安市| 沁源县| 中西区| 穆棱市| 武陟县| 高州市| 陆川县| 甘孜县| 红原县| 精河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