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4章 南宮酒宴的背后

劉邦在洛陽南宮擺下酒宴,宴請群臣。酒宴上,劉邦喝高興了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他會得天下?項羽為什么會失天下。

劉邦這個問題,明顯是送分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是當世大英雄,結果輸給了他。

只要在座的人不是杠精(我在《戰國風云人物君王篇:魏文侯》,將杠精分類),對劉邦進行拍馬屁,歌功頌德。只要是好話,使勁夸贊,就會留下好印象,得高分。

不知道為什么,劉邦這個送分題,很多人都沒有站出來得分。

蕭何、夏侯嬰,閉口不言,張良、陳平選擇沉默。這種奇怪現象,從側面體現出,這不是一場簡單問話。

這是劉邦在朝堂上做了一次試探,他要搞清楚自己身邊的這些人是否可信。畢竟,通過項羽失敗的案例,劉邦也明白自己曾經的戰友和盟友,都是潛在的敵人。這些異姓諸侯本身野心勃勃且實力雄厚,和他結盟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項羽。

項羽死了,維系關系的紐帶就斷了。

這次宴會,看似其樂融融,暗地里卻是充滿殺機。

劉邦是想用這次宴會,問朝臣自己是一個什么的人,達到一個目的:這些人當中,誰是他的真正朋友。

劉邦為什么得天下,這些人要么知道,選擇不說。要么不知道,不敢亂說。

所以,朝堂出現了一個現象:集體失聲。

這種現象,劉邦很不高興,沒人把他說的話當一回事。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有兩個人站了出來,發表意見。

一個叫高起,另一個叫王陵。

高起是誰,史料沒有記載,只是留下了一個名字。

王陵這個人物,不簡單。他是沛縣人,當地豪族。劉邦視他為兄,畢恭畢敬,也不被待見。

劉邦沛縣起義,他不當響應者,也不做支持者,更不做順應著,而是選擇自己單干,拉起一支反秦力量。

劉邦加入楚懷王陣營,戰功顯赫。尤其是東阿之戰、濮陽追擊戰,表現很優秀。楚懷王趁著項梁戰死定陶,為了奪權,打壓項羽,封劉邦為碭郡長、武安侯,成為西進亡秦最高統帥。

王陵表現也不錯,他也被封為襄侯。

劉邦被封漢王,割據巴、蜀、漢中,做漢中王。王陵割據南陽,獨霸一方。

楚漢爭霸,王陵成為項羽和劉邦拉攏對象。

王陵母伏劍自刎,王陵支持劉邦,反殺項羽。

劉邦洛陽稱帝,分封功臣。王陵被封安國侯,排名十二。

來看一下,劉邦和王陵、高起等人之間的對話。

他們先說了劉邦的缺點:為人傲慢,又愛侮辱別人。

后又說了,項羽的優點:為人仁厚,又愛護別人。

如果王陵和高起就這樣說,他們就完蛋了。不說,劉邦會因為這些事生氣,罵他們沒有眼力勁,以后想要高升,在大漢王朝發展,指定沒望。

王陵、高起顯然不是沒眼力勁的人,更不是愚蠢的人。他們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調動劉邦情緒。

用現在的話說,這叫先貶后揚。

當劉邦聽到這個評價,心情會不好。但,若又聽到贊美他的話,就會很高興。

忽高忽低,不僅能夠調動他人的情緒,還能讓人記憶深刻。

隨后,王陵等人,又說了這樣的話。

先來了一個轉折,說了劉邦為什么得天下:劉邦用分封的形式,調動部將積極性。誰打下疆土,就分給他。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簡單說,劉邦不獨攬大功,采用了正確方式,激勵部將。所以,這些部將,都愛跟劉邦打天下。

跟著,他們說了項羽失天下的原因:嫉賢妒能,有功不賞,只是把跟隨他的人,當做打工仔,盡情壓榨。沒有合理的獎勵機制。

簡單說,項羽只要是別人替他打工,愛畫餅充饑。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對部將的態度,就像現在的一個常見現象:一個企業有合理的獎勵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做大做強。另一個企業只會讓員工加班加點,只談奉獻,畫餅充饑。

那個企業發展更好,不言而喻。

所以,企業發展不好,檢討的不該是員工沒有積極性,而是企業又為員工做了啥。

這也告訴我們,拍馬屁、說好話最高級別: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在客觀的基礎上,加以升華。

既表達了你看見了問題,又表明了你是一個有原則,實事求是的人。

劉邦聽了,很高興。他說了這樣一段話,進而造就了一個故事:漢初三杰。

劉邦先說了一句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句話,既表達了,他們說得對。同時也表達了,他們說的不對。

劉邦不僅自己高興,還要讓大家高興,進而表達一個觀點:我能得天下,都是大家的功勞。

劉邦又抓了三個人物來重點表揚。他們是蕭何、張良、韓信。

劉邦說了這樣的話:

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

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劉邦這番話,承認了自己短處,留下了明君、賢君、仁君的印象。

劉邦既承認了自己不足,又表明了自己的優勢。

這三杰這么厲害,被我所用。是他們厲害,還是我厲害。

顯然,是劉邦厲害。

王陵表面上說的那些話,也暗藏了另外一層意思:我沒有遠大志向,平生夙愿,只想封侯。

進而表明一個態度:我對大漢,對你沒有威脅。

劉邦提出的漢初三杰,表面上是指三個人,實際上是指跟隨他打天下的三類人。

蕭何代表以沛縣起義的父老子弟,張良代表六國貴族,韓信代表楚地將領。

劉邦也用這句話,表明誰是可靠的人,分封誰,我心里一清二楚。劉邦做這件事,表面上嘚瑟,暗地區分敵友,震懾潛在的隱患。

接下來,劉邦要做為大漢王朝選國都。

國都,是一國之本,也是未來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

那么,大漢國都又會歷經怎樣的風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熟市| 文安县| 东山县| 德令哈市| 方山县| 即墨市| 浙江省| 榆社县| 左云县| 顺义区| 镇原县| 梓潼县| 和龙市| 郴州市| 扬中市| 武定县| 迁西县| 措勤县| 武威市| 扎囊县| 濉溪县| 勃利县| 临西县| 饶平县| 肥乡县| 焦作市| 哈巴河县| 汝南县| 清远市| 琼结县| 凌源市| 冀州市| 虞城县| 昌吉市| 福州市| 镇远县| 乳源| 收藏| 克东县| 洛阳市|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