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軟件編程基礎與實戰(zhàn)(圖形化編程三級)
- 陳雪松主編
- 1914字
- 2021-05-20 10:26:54
2.1 課程學習
2.1.1 相關知識與概念
1. 設置變量的顯示模式
右鍵單擊舞臺區(qū)的變量,打開變量顯示模式菜單,我們可以看到變量的顯示模式有3種,分別是正常顯示、大字顯示和滑桿,如圖2-2所示。

圖2-2 變量的3種顯示模式
正常顯示模式:此模式為Scratch默認的變量顯示模式,選中此模式后,舞臺上可以顯示變量名和變量值,方便程序編寫者跟蹤、觀察某些變量的值在程序運行過程中是否正確,如果是局部變量,則還會顯示所屬的角色名,如圖2-3所示。變量的值需要使用變量類積木才能修改。

圖2-3 正常顯示模式
大字顯示模式:選中此模式后,舞臺上只顯示變量值,變量名將消失,變量名可以在程序界面中顯示,方便程序使用者了解變量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具體的數(shù)據(jù),如圖2-4所示。變量的值也需要使用變量類積木才能修改。

圖2-4 大字顯示模式
滑桿顯示模式:選中此模式后,變量在正常顯示模式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滑桿,使用者可以滑動滑塊改變變量的值,也可以使用“變量”分類的積木改變變量的值,如圖2-5所示。使用這種模式,在程序運行過程中,使用者可以動態(tài)地調整變量的值,十分有利于程序使用者與Scratch的即時交互。

圖2-5 滑桿顯示模式
練一練
打開Scratch,根據(jù)以上方法,嘗試將變量的顯示模式改變?yōu)榛瑮U模式。
2. 修改滑塊的取值范圍
右鍵單擊舞臺區(qū)“我的變量”,選擇顯示模式為“滑桿”,此時再次右鍵單擊“我的變量”打開顯示模式菜單,會發(fā)現(xiàn)多了“改變滑塊范圍”選項,如圖2-6所示。

圖2-6 “改變滑塊范圍”選項
它可以給變量指定一個范圍,設定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確定后,變量的數(shù)值只能在這個范圍內改變,可以保證輸入數(shù)值的有效性,如圖2-7所示。

圖2-7 設定滑塊的最小值、最大值
想一 想
變量的3種顯示模式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適用于哪些情況?
2.1.2 準備工作
1. 設置舞臺背景
保留默認的白色背景。
2. 設置角色
因為角色在舞臺出現(xiàn)的最大長度和舞臺長度一致,所以需要繪制一個與舞臺同樣長的紅色矩形圖塊,并將其重命名為“被減數(shù)”,用來表示“被減數(shù)”的變化情況,如圖2-8所示。

圖2-8 繪制角色“被減數(shù)”
用同樣的方法繪制綠色、藍色兩個矩形,分別重命名為“減數(shù)”“差”,表示減數(shù)、差的變化。
3. 新建變量
新建兩個全局變量“被減數(shù)”“減數(shù)”,用于記錄被減數(shù)、減數(shù)的值。
2.1.3 用滑塊控制矩形的長度
本案例中需要用滑塊控制“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兩個變量的值,矩形角色的長度也要隨之變化,現(xiàn)以“被減數(shù)”為例介紹程序編寫思路,主要的編程思路如下。
(1)調整角色的中心點到矩形的右邊緣,如圖2-9所示。

圖2-9 調整角色的中心點到矩形的右邊緣
(2)設置變量“被減數(shù)”的顯示模式為“滑桿”模式,最小值為默認的值0,因為舞臺的寬度是480,所以將最大值設置為480。
(3)初始狀態(tài)下,角色在舞臺左邊緣,所以,將x坐標設置為-240,如設置“被減數(shù)”的初始位置為(-240,80)。
(4)當變量“被減數(shù)”的值為0時,矩形在舞臺的最左邊,而矩形的中心點在右邊緣,所以此時在舞臺上看不到矩形(或者只看到一點邊緣,根據(jù)中心點的設置而定),如圖2-10所示。

圖2-10 變量最小時矩形在舞臺上的位置
當變量增大到480時,矩形就移到了舞臺的最右邊,因為矩形的長度和舞臺的長度是一致的,所以此時在舞臺上能夠看到完整的矩形,如圖2-11所示。

圖2-11 變量最大時矩形在舞臺上的位置
“被減數(shù)”的范圍為0~480,而舞臺x坐標的范圍是(-240,240),所以將“被減數(shù)”減去240,以保證“被減數(shù)”為0時,圖塊能位于屏幕最左端。
(5)要實現(xiàn)用文字顯示出“被減數(shù)”值的變化,還需要使用運算類的“連接××和××”積木,連接文字“被減數(shù)”和變量“被減數(shù)”的值,再把它組合到外觀類的“說××”積木中。
角色“被減數(shù)”矩形的長度隨著變量“被減數(shù)”值的變化而變化的完整代碼如圖2-12所示。

圖2-12 角色“被減數(shù)”矩形的長度隨著變量“被減數(shù)”值的變化而變化的完整代碼
試一試
完成角色“減數(shù)”矩形的長度隨著變量“減數(shù)”值的變化而變化的代碼設計。
2.1.4 實現(xiàn)差的變化
想要實現(xiàn)差的值跟隨變量“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同時角色“差”矩形的長度也隨之變化,編程思路如下。
(1)用同樣的方法把角色“差”的中心點修改為矩形的右邊緣。
(2)設置角色的初始位置為“x:-240 y:-100”。
(3)代表角色“差”的矩形在舞臺上的運動與代表角色“被減數(shù)”的矩形在舞臺上的運動類似,所以也需要將差值減240,才能保證當差等于0時,矩形顯示在舞臺的最左邊。
(4)用文字顯示差的變化,需要先用被減數(shù)減去減數(shù)求出差值,然后再連接文字“差”和差值,再組合到“說××”積木中,積木如圖2-13所示。

圖2-13 文字顯示差的變化積木塊
角色“差”的完整代碼如圖2-14所示。

圖2-14 角色“差”的完整代碼
想一想
1. 如果把“差”也設置為一個變量,使用哪種顯示模式更合適?為什么?
2. 變量處于滑桿模式時,除了能用滑塊修改變量的值,還能用積木修改變量的值,這些積木是___________。
- Java多線程編程實戰(zhàn)指南:設計模式篇(第2版)
- Game Programming Using Qt Beginner's Guide
- jQuery開發(fā)基礎教程
- 微信小程序入門指南
- H5頁面設計:Mugeda版(微課版)
- Learning 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 in R
- 用戶體驗可視化指南
- Getting Started with Eclipse Juno
- SQL 經(jīng)典實例
- Vue.js 2 Web Development Projects
- TMS320LF240x芯片原理、設計及應用
- Java Hibernate Cookbook
- C/C++代碼調試的藝術(第2版)
- SAS編程演義
- Python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