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UI設計師看的數據可視化設計
- 吳星辰
- 1566字
- 2021-05-19 17:46:42
前言
關于入行
那年我住在北京香山腳下,每天8點起床,9點開始看UI教程,下午和晚上做練習,有時學累了就去爬香山,最好的成績是上山下山不到兩個小時,爬山回來沖個涼繼續學習。那段時間晚上做夢常常都在畫圖標,后來我發現,新學習的技能如果不在夢里出現,那肯定是沒有下足功夫。
就這樣,我自學了兩個半月的UI設計,恰逢那幾年是移動互聯網爆發期,行業對UI設計師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工作。但工作后才發現,做設計遠不是自學兩個多月的事,尤其我還是非科班出身。于是,我開始學習美術知識,看美院的課程,還在五道口報了繪畫班,每周六學習一天,大概學了半年,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真正喜歡上了設計。
剛開始做設計,由于一直都有危機感,因此在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我一直沒有停止學習,幾乎每天都在看教程,從攝影后期、合成、插畫、字體設計到UI設計、動效設計、三維設計、交互設計、產品設計,再到服務設計,只要與設計相關的都不放過。那段時間過得充實而又滿足,就這樣漸漸地對設計越來越有想法和信心,產出的東西也越來越被更多人所肯定。
如今,入行UI設計已有六年,回想當初自己帶著一腔熱血一頭扎進設計行業真是我目前做的最正確的選擇,做設計是讓我最有成就感、最開心的事!
關于寫作&成果
在我一周歲抓周兒的時候,我抓住了一支筆,寫作這件事可能跟我抓周兒有關系吧!其實開始寫文章是在進入設計行業之后,那時我所在公司的產品設計團隊要求每周五輪流分享產品或設計心得,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件事情有獨鐘,每次輪到我都會做充分準備,后來我就干脆把分享的內容整理成文章發布到設計平臺,再之后我又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設計幫”,正式開啟了設計總結的寫作之路。
不斷的產出帶給我意想不到的收獲,設計平臺和公眾號的粉絲開始多了起來,文章也得到了站酷、UI中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平臺的首頁推薦,我也有幸站在近百人面前進行設計分享,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充實和快樂。
今后我還會繼續堅持寫作,分享設計,也特別希望讀者朋友們能試著去分享你們的設計作品和設計總結。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分享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能收獲更好的自己。
關于寫書
我接觸數據可視化設計已有四年多的時間,每完成一個項目都習慣將總結整理成文章分享出來,也時常分享一些數據可視化設計技能方面的教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小伙伴常常會提出一些問題,如如何定義大屏的設計尺寸、如何才能有炫酷效果、如何讓動效設計落地等,針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一直想全面地做一次總結。
也就在這個時候,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石悅老師聯系到我,希望我能把這些年在數據可視化設計領域的經驗總結整理成書,于是我們一拍即合,最終有了這樣一本針對數據可視化設計領域,兼具交互和產品相關知識及案例實戰的圖書。
我和業內許多經驗豐富的前輩,以及才華橫溢的設計大佬相比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把這幾年的設計經驗總結出來,給曾經像我一樣迷茫的設計師朋友帶來一些指引和幫助。
關于感謝
感謝我的父母,你們的期待,是我堅持努力完成這本書的最大動力。
感謝楊婕妤同學在我寫作期間對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沒有你的支持這本書不會這么快完成。
感謝我的妹妹吳欣艷同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對本書內容給出寶貴建議并反復校對。
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石悅老師,是他的引導和鼓勵,讓我最終完成了本書的撰寫。
感謝帶我入行設計的朋友和一路走來帶給我幫助的領導和同事,你們的指導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
感謝關注我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設計幫”的讀者朋友們,是你們的支持,讓我一直堅持內容產出到現在,希望今后我們能一起見證彼此的成長。
看完這本書如果能給你帶來一些收獲,也希望你能推薦給身邊有需要的設計師朋友。另外,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互聯網設計幫”,關注即可加我微信好友,我們一起玩設計,等你!
吳星辰
2020年11月1日 北京
- Oracle從入門到精通(第3版)
- Visual C++程序設計教程
- Python數據可視化:基于Bokeh的可視化繪圖
- Microsoft Dynamics 365 Extensions Cookbook
- Windows系統管理與服務配置
- Selenium Design Patterns and Best Practices
- Java持續交付
- 組態軟件技術與應用
- 區塊鏈底層設計Java實戰
- Python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理解系統開發與應用實戰
- Android系統下Java編程詳解
- Penetration Testing with the Bash shell
- 一覽眾山小:ASP.NET Web開發修行實錄
- 從零開始學UI設計·基礎篇
- C語言進階:重點、難點與疑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