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詞里藏著故事:和孩子一起讀經典名篇
- 黃鳴 王力丁
- 4292字
- 2021-05-19 16:20:37
柳永:奉旨填詞柳三變
不同凡響的《望海潮》
雖然直到現在才出場,但柳永可是北宋詞壇貨真價實的老前輩—他比范仲淹、晏殊、歐陽修都要年長好多歲。然而奇怪的是,一提起前幾個人,大家腦海里浮現出的都是一把胡子的老人家,但唯獨提起柳永,想到的卻是風流不羈的少年才子。
甚至,人們對他的稱呼也帶著濃濃的江湖氣息—柳七、柳三變,簡單但不粗俗,聽上去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角色。
當然,我們還得稍微花時間解釋解釋這兩個稱呼。
古人常以家族中的排行互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元稹,就被叫作“元九”;而元稹的好友白居易,則被叫作“白二十二”。柳永的“柳七”,說的就是他在同祖兄弟中排行第七。而他的原名柳三變,也是大有來頭。這個典
故出自《論語》:“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边@個名字體現了家人對柳永所寄予的厚望,希望他能夠像一個謙謙君子一樣,遠望嚴肅莊重,近看溫文敦厚,講起話來也一絲不茍。
小柳永沒有辜負家人的厚望,在十八歲那年,就通過層層選拔,取得了赴京應進士第的資格。然而,他并沒有一鼓作氣地趕往當時的首都開封,而是一路走走停停,開始了一段聽歌買笑的放浪生活。他的第一站,就是杭州。
我們所熟知的《望海潮》,就作于這一時期,大約是在柳永流連杭州的第二年: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柳永精通音律,這首《望海潮》就是他自創的詞牌。此詞將北宋承平時期杭州的富庶與美麗描摹得淋漓盡致,不僅鋪敘流暢,形容生動,音律也婉轉動人,被人們爭相傳唱。幾乎是一夜之間,柳永就成了當時杭州城最有名的“流行歌手”。

馮夢龍編《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 七》版畫(明天許齋刊本)
這首詞好到什么程度呢?傳說在一百多年以后,北方金國的皇帝完顏亮讀到了這首詞,第一時間就被詞中所描繪的美景折服了。想起“錢塘自古繁華”,這位從沒見過江南水鄉的皇帝不禁心馳神往,于是萌生了揮師南下的想法。
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不過也從側面反映出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時至今日,讀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你是否還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香氣,聽到曼妙動人的聲音呢?
因為填詞毀了前程?
由錢塘入杭州,再沿汴河入蘇州,然后再到揚州,一路的繁華景象讓年輕的柳永放慢了腳步。在每個地方,他都會因為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而駐足許久,當然,也會寫下許多出色的詞。就這樣,等他趕到京城參加考試時,已經是七年以后了。
連著玩了這么多年才參加考試,就算是天才也無法延續神話,果不其然,柳永落第了。當時的真宗皇帝下詔打擊浮華綺靡的文風,柳永的文章即在其列。
名落孫山的柳永滿肚子的不服,氣憤之下,他寫下了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細細品味此詞,一種玩世不恭、藐視浮名的氣質躍然紙上。然而寫詞時的柳永一定沒想到,就是這首一時的泄憤之作,竟斷送了自己的仕進之路。
據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宋仁宗在批改考生試卷時看到了柳三變的名字,當即想起了這首詞,于是大筆一揮除去了他的名姓,并且戲謔地在旁邊批了一行小字:“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绷烙谑窃俅温涞?。
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略有差異。據《苕溪漁隱叢話》中說,柳永只重視填詞,忽略了道德修養。有人向仁宗皇帝舉薦柳永,皇帝問:“難道是填詞的那個柳三變嗎?”舉薦者看到皇帝都知道此人,高興地回答說:“是?!闭l知皇帝一盆冷水就澆了下來:“那就讓他去填詞好了,要什么功名啊!
郁郁不得志的柳永由此愈加疏狂,成日里醉心飲酒、詩詞與玩樂。他索性刻了一方印章,每每作了新詞便用此章落款,號為“奉旨填詞柳三變”。在古往今來所有詞人里,這大概是最有派頭的落款了吧!有種說法就認為,柳永是北宋時期第一個專事填詞的人。
當然,這兩個故事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如果皇帝真的因為這么一點兒小事就刁難柳永,也未免太過小氣了。據陳師道的《后山詩話》說,柳永詞纖細婉轉,而且通俗,不僅天下傳唱,就連仁宗皇帝也是他的“粉絲”,“每每使侍女歌之再三”。究竟誰的故事才是真相,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而且到最后,正是仁宗皇帝親政后特開的恩科,因為放寬了錄取尺度,才給了柳永中進士的機會,雖然這時的柳永已經年過半百,頭發都斑白了。
無論仁宗皇帝是否貶抑了柳永,柳永屢試不第、仕途不順卻是真的。不過也多虧了這樣,我們的歷史上少了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官員,卻多了一位“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的大詞人。
一生漂泊,浪跡天涯
在中進士前的幾十年里,柳永一直過著漂泊無定、浪跡天涯的生活。他四處干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干謁無門,便飲酒作詞,流連于歌樓妓館。也許有人會奇怪,柳永又沒有什么正式工作,他每日的開銷從哪里來?
事實上,柳永在當時那可是一等一的國民“網紅”。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樣的知名度,只要靠刷臉就行了,不僅走到哪里都不用自掏腰包,還會有成百上千的樂工、歌女砸來大把大把的銀子,為的只是求柳永為自己填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爆款詞作。
然而,在民間的爆紅并不能讓柳永的心情好受多少,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羈旅行役詞,反映的就是這一時期的苦悶、辛酸和失意。這些詞意境蒼涼、情感真摯,遠比五代及宋初詞人的同類作品更為闊大。
他的名作《雨霖鈴》,就作于第四次落第后,與人離別之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詞長于鋪敘,有些作品傷于平直淺俗,但這首詞卻能用最自然的語句,寫出難寫之景,道出難言之情。遠景近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有離別當下已經切實感受到的痛苦,也有預想中離別后的悲傷。“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更是被稱為“千古俊句”。
全詞秀淡幽艷,跌宕起伏,結尾處更是余味不盡,余恨無窮。一聲叩問,仿佛直擊靈魂,這種毫不克制的情感,放縱思念的情態,最為感人肺腑。
后人的筆記里記載了有關這首詞的種種傳說,文學作品中對這首詞的句子或語意之借鑒也是數不勝數?!抖鲙防飳憦埳?、鶯鶯在清秋時的離別,以及張生在別后酒醒夢回時的情景,都可看出這首詞的影響。

柳永《雨霖鈴》詞意畫(《詩余畫譜》)
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似乎就一直身著白衣迎風而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淺斟低唱”。他的身后跟隨著許多手執紅牙板的歌女,輕展歌喉,唱著永久的“楊柳岸、曉風殘月”。
必背佳作
望海潮①
?東南形勝②,三吳③都會,錢塘④自古繁華。煙柳畫橋⑤,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⑥繞堤沙。怒濤卷霜雪⑦,天塹⑧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⑨清嘉⑩,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
①望海潮:詞牌名,北宋新聲,為柳永所創。②形勝:山川壯美、地理位置優越的風景勝地。③三吳: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吳郡(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三郡,在這里泛指江蘇南部和浙江部分地區。④錢塘:杭州城的古稱。⑤畫橋:紋飾華美的橋。⑥云樹:高聳入云的樹木。⑦怒濤卷霜雪:洶涌的波濤襲來,卷起的浪花如同滾動的霜雪。⑧天塹:天然的溝壑,其險要可以隔斷交通,一般指長江。此處指錢塘江。⑨重湖:西湖以白堤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名重湖。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峰。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⑩清嘉:清秀美好。?三秋:此處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有時亦指三年或整個秋季。?羌管弄晴:即“晴弄羌管”。弄,吹奏。?菱歌泛夜:即“夜泛菱歌”,采菱夜歸的船上歌聲一片。?高牙:高高矗立的旌旗,因旗桿上飾有象牙,故稱牙旗,多為軍隊主帥所建,亦用作高官的儀仗。?異日圖將好景:改日把好景描繪出來。?鳳池:即鳳凰池,為皇宮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朝廷。
﹝翻譯﹞
作為東南一帶的勝地、三吳地區的都會,杭州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茂密如煙的柳樹,精雕細繪的橋梁,還有重重疊疊的遮風簾子和翠綠帷幕,高低起伏的樓閣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樹木環繞著沙堤,洶涌的潮水卷起如霜雪般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面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珍寶,每家每戶都藏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試奢華。
西湖的里湖、外湖和周邊重疊的山巒,看上去都非常清秀美麗。在秋天,有桂花處處飄香;在夏天,有繁盛的荷花開滿十余里。晴天歡快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歌唱,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歡笑欣喜。諸多騎兵簇擁著長官的儀仗,長官趁著醉意欣賞簫鼓管弦,吟詩作詞,流連于山光水色的秀麗。有朝一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稱奇。
雨霖鈴 ①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②,留戀處,蘭舟③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④。念去去⑤,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⑥。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①雨霖鈴: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詞調始見于柳永《樂章集》。②都門:國都之門,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②,留戀處,蘭舟③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④。念去去⑤,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⑥。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
秋暮的寒蟬叫得凄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長亭,一陣急雨剛剛停住。在都城門外設帳餞別,卻沒有飲酒暢談的情緒,正在依依不舍之際,船上的人已催著向遠方奔赴。握起手彼此對看,兩人都滿眼淚水,千言萬語哽噎在喉,無從傾訴。想到這一程越去越遠,千里迢迢,一片煙波,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厚重廣闊,不見盡頭。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就最為離別傷心,更何況正值蕭瑟冷落的秋季,深重的離愁又怎能承受!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能獨在楊柳岸邊,面對黎明清冷的晨風和寂寥的殘月了。這一別年復一年,沒有你相伴,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我也沒有心情消受??v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向誰訴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