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條 國家采取儲備糧吞吐、委托收購、糧食進出口等多種經濟手段和價格干預等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保持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
第二十五條 國家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級糧食儲備制度。糧食儲備用于調節糧食供求,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
政策性用糧的采購和銷售,原則上通過糧食批發市場公開進行,也可以通過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糧食風險基金制度。糧食風險基金主要用于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支持糧食儲備、穩定糧食市場等。
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糧食風險基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第二十七條 當糧食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障市場供應、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
當糧食價格顯著上漲或者有可能顯著上漲時,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規定,采取價格干預措施。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及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會同農業、統計、產品質量監督等部門負責糧食市場供求形勢的監測和預警分析,建立糧食供需抽查制度,發布糧食生產、消費、價格、質量等信息。
第二十九條 國家鼓勵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以多種形式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鼓勵建立產銷一體化的糧食經營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在執行最低收購價格時國家給予必要的經濟優惠,并在糧食運輸方面給予優先安排。
第三十條 在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引起糧食市場供求異常波動時,國家實施糧食應急機制。
第三十一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的糧食應急體系。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及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全國的糧食應急預案,報請國務院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糧食應急預案。
第三十二條 啟動全國的糧食應急預案,由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及國家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
啟動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糧食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部門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并向國務院報告。
第三十三條 糧食應急預案啟動后,所有糧食經營者必須按國家要求承擔應急任務,服從國家的統一安排和調度,保證應急工作的需要。
- 貸款犯罪論綱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一(犯罪、刑罰的具體運用、證據、程序及其他)
- 憲法及相關法學習宣傳本(2023年版)
- 競爭秩序的法律治理問題研究
- 《河北省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精釋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典型案例)(2017年版)
- 法律援助常用法律法規速查通(202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法規清理專輯二)(2016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全書(2015年版)
- 最新社會保險注釋版法規專輯
- 程序性基本權利法律保障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全書(含司法解釋)(2017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 域外最新刑事執行法律法規選編(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