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善良
- 好品質好人生(當代教育叢書·現代名言妙語全集 )
- 李銘主編
- 2966字
- 2021-05-31 09:37:46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于人類。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善》
慈善是心靈的美德,不是雙手的美德。
〔英〕艾迪生:《監護人》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法〕雨果:《笑面人》
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
〔法〕雨果:《悲慘世界》
一個民族,只有一條法律——善良。
〔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說選》
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我們的靈魂需要糖,這糖就是善良。
〔蘇〕高爾基:《我的大學》
功利是一部機器的目的和檢驗機器價值的根據,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
〔印度〕泰戈爾:《民族主義》
對善的無知,是犯錯誤的原因。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羅素:《閑散頌》
只是在對旁人的善意感到高興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地活著。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如果缺乏善良則是分文不值;因為最壞的惡習也是缺乏善良。
〔俄〕列夫·托爾斯泰,引自《托爾斯泰創作的研究》
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復生。
〔蘇〕高爾基:《童年》
沒有善良——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真正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美。
〔蘇〕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
善良的感情和情感的修養是人道精神的中心。
〔蘇〕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
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蘇〕羅佐夫:《四滴水》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中〕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
〔中〕劉晝:《劉子·慎獨》
如果心中藏著善意,它一定會流露。
〔英〕托馬斯·富勒:《格言集》
慈善(也就是伴隨著愛的那種欲望)是對于所愛的人的幸福的一種欲望和對他的苦難的一種厭惡。
〔英〕休謨:《人性論》
根據心靈的基本原則,人類是能夠為了善本身而追求善的。
〔英〕雪萊:《關于道德觀念的思辨》
慈善的傾向是人類心靈所固有的,我們被自己驅使去為他人謀求福利。
〔英〕雪萊:《關于道德觀念的思辨》
在人生這本書里,多數人都會從過分善良的天性里找到簡單的教訓。
〔英〕狄更斯:《游美札記》
善良的意圖,若不加以節制,就使人做出窮兇極惡的舉動。
〔法〕蒙田:《隨筆集》
越是善良的人,越覺察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
〔法〕米列:《格言》
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志。
〔德〕康德,引自《康德傳》
善良之人即使為黑暗所迷惑,也不會遺忘正確之路。
〔德〕歌德:《天上序曲》
如果“善”有原因,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系的東西。
〔俄〕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俄〕列夫·托爾斯泰:《伊凡·伊利奇之死》
當一個人心情愉快的時候,他便顯得善良。
〔蘇〕高爾基:《使我心靈蒙受創傷的事實和思緒》
善良的根須和源泉,在于建設,在于創造,在于確立生活和美。
〔蘇〕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獻給孩子》
撒下種子就得收割;打了人就得痛苦:予人以美,別人也將還你以善。
〔美〕愛默生:《愛默生散文集》
言語之善,在于履行;法律之善,在于執行;錢財之善,在于施舍;生活之善,在于健康;安居之善,在于愉快。
〔阿拉伯〕伊本·穆加發:《卡里萊和笛木乃》
施恩的人應該留心,要那受惠的人不是奸詐的人,并且不會以怨報德。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行善望報的人是不配稱為行善者的;這稱號只配給那只為行善而行善的人。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不做不義的事還不是善良的標志,應該甚至連不義的意向都沒有。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善人生活當中最好的部分,是他微小、默默無聞、不為人記憶的善行。
〔英〕華茲華斯,引自《智慧的錦囊》
樂善好施總有其自私的一面。
〔英〕喬治·艾略特:《亞當·比德》
善良的行為有一種好處,就是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法〕盧梭:《懺悔錄》
大量善行可能出于嚴厲,更多的是出于愛,但最多的還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無偏見的公正。
〔德〕歌德:《與艾克曼的談話》
多做些好事情,不圖報酬,還是可以使我們短短的生命很體面和有價值,這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種報酬。
〔美〕馬克·吐溫:《狗的自述》
人之有德于我也未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思也。
〔中〕劉向:《戰國策·魏策四》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文,不為莫知而止休。
〔中〕《淮南子·說山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中〕裴松之:《三國志注·蜀書》
欲人為善人,必須自為善。
〔中〕邵雍:《擊壤集·秋懷三十六首》
凡為善者,須是尋常做去,不可分外尋討。一經尋討,便屬好名。
〔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中〕金纓:《格言聯璧·悖兇》
偽善是所能追求的最困難和最令人心煩的惡習,它需要精神上的常備不懈和極端獨立。它不像偷情或暴食那樣可以在閑暇時進行,它是一種全日制工作。
〔英〕毛姆:《尋歡作樂》
偽善是邪惡向德性所致的一種敬意。
〔法〕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偽善是一種投資,魔鬼要來償還的。
〔法〕雨果:《海上勞工》
偽善者是一個侏儒巨人。
〔法〕雨果:《海上勞工》
偽善者既然是極惡的化身,在他身上就有邪惡的兩個極端。一端是教士,另一端是娼妓。
〔法〕雨果:《海上勞工》
凡是把虔誠作為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都是偽善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偽善者之所以令人恐懼,倒不僅僅因為他的偽善,更因為他是有意識的人。
〔日〕三木清:《論偽善》
本性虛榮的人是偽善的。就像沒有真理之外的善一樣,同樣沒有虛榮之外的偽善。
〔日〕三木清:《論偽善》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英〕羅素:《閑散頌》
感人肺腑的人類善良的暖流,能醫治心靈和肉體的創傷。
〔蘇〕羅佐夫:《四滴水》
人們喜愛善,珍惜善,向往善,并且總是期待著有朝一日善會在什么地方降臨,去撫慰,去照亮嚴酷的、黑暗的生活。
〔蘇〕高爾基:《老板》
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復生。
〔蘇〕高爾基:《童年》
一個民族,只有一條法律——善良。
〔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說選》
誰能從道德敗壞的地方脫出來,還保持潔白,便是有了更偉大的功德。
〔波蘭〕顯克微支:《你往何處去》
善良既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于偉大的人。
〔法〕雨果:《悲慘世界》
大凡善良的人總喜歡把人往好處想,總是把人想得比實際上更好,總愛夸大他們的好處。對于這樣的人來說,以后的幻滅是很難過的,在他們覺得自己負有責任時就更難過了。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有的人居心仁厚,忠誠不變,理想崇高;因為心里沒有卑鄙的打算,性子也比人直爽,能夠誠實待人,不論對于闊人窮人,都一樣正直,一樣寬容。這樣的人,不論在什么地方都是千百個里挑不出幾個來。
〔英〕薩克雷:《名利場》
極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屬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
〔法〕雨果:《悲慘世界》
良心比天才更難得。
〔法〕巴爾扎克:《幻滅》
真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決不矜持。
〔法〕巴爾扎克:《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