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慮一得
- 中華典故(第八卷)
- 竭寶峰主編
- 655字
- 2021-05-27 17:02:12
“千慮一得”意思是說即使愚笨的人,經過多次的考慮,也會有一次是想對的。這句話多用于自謙之詞。
此典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漢時韓信用背水一戰的巧妙戰略,打敗了趙國二十萬大軍,并且殺死了趙相成安君,活捉了趙王和趙國謀士李左軍。
韓信知道李左軍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于是便邀請他前來,十分虛心請教道:“我現在想北伐燕國,東伐齊國,請問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李左軍一開始自己身為俘虜,不敢妄議大事,后經不起韓信再三請求。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狂無之言,圣人擇焉”。我的意見未必中用,但也姑且提一提,趙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的計謀,可是一旦有失,就為將軍擊敗身死,今日將軍渡西河,擒魏王,一舉而下井徑,不到一日破趙二十萬大軍,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哪個不知將軍智勇。可是,今民眾勞苦,士卒疲乏,將軍想以這勞倦疲憊的軍隊,進軍于燕國堅固城垣之下,可能日子拖久了,力不能自拔,那時,弱燕不服,齊必拒守邊境以自疆,齊、燕不肯降,楚、漢西邊勝負沒能分出來,那時局面危急,將軍恐怕還未考慮到。根據我的看法,我認為進軍一事是錯誤的。韓信問:“那怎么辦呢?”
李左車說:“為今之計,不應進軍。一方面撫恤趙國死士遺孤,在百里之內,請宴大夫,搞勞士卒;另一方面,以兵勢北向燕國,并寫一封信說明自己的優勢,向燕國示威,這樣燕國不敢不服從。燕國的事定下來之后,再派一辯士出使齊國,齊國一定被震懾住。這就是兵書說的‘先虛而后實’。”韓信便照李左車的計策辦理,燕國果然主動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