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疑誣金”比喻遭到了冤枉;也可用它表示某人已表示寬容。
此典出自《漢書·直不疑傳》。
漢代有一個人,叫直不疑,南陽人。漢文帝時期,直不疑輔佐文帝,并擔任郎官。一次,與他一起居住的某公有事回老家了,誤將別人的金子帶走了。沒過多久,金子主人發現自己的金子丟了,于是就懷疑是直不疑偷的。不疑并不辯解,馬上承認道歉,并且買金償還。到了后來,告假回家的某公回來了,把誤拿的金子歸還了回來,金子...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不疑誣金”比喻遭到了冤枉;也可用它表示某人已表示寬容。
此典出自《漢書·直不疑傳》。
漢代有一個人,叫直不疑,南陽人。漢文帝時期,直不疑輔佐文帝,并擔任郎官。一次,與他一起居住的某公有事回老家了,誤將別人的金子帶走了。沒過多久,金子主人發現自己的金子丟了,于是就懷疑是直不疑偷的。不疑并不辯解,馬上承認道歉,并且買金償還。到了后來,告假回家的某公回來了,把誤拿的金子歸還了回來,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