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用“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寫不出好的作品了。
此典出自《南史·江淹傳》。
江淹,字文通,是梁朝人。他年少的時候,家里十分貧窮,可他依然肯用功讀書。后來文章和詩都寫得極好,在那時享有很高的聲譽。官至光祿大夫。然而,到他老年,不但文章沒有寫得比以前好,甚至還有了退步,詩也寫得平淡了。當時,人們傳說他有一次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水邊,夢見一個自稱名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子,他從懷里掏...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人們用“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寫不出好的作品了。
此典出自《南史·江淹傳》。
江淹,字文通,是梁朝人。他年少的時候,家里十分貧窮,可他依然肯用功讀書。后來文章和詩都寫得極好,在那時享有很高的聲譽。官至光祿大夫。然而,到他老年,不但文章沒有寫得比以前好,甚至還有了退步,詩也寫得平淡了。當時,人們傳說他有一次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水邊,夢見一個自稱名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子,他從懷里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