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無全牛”比喻技術純熟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此典出自《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戰國時,有一個擅長宰牛的廚師,名叫庖丁。有一次,他為梁惠王宰牛時,顯露出非常高超的技術。
梁惠王非常贊賞他的熟練技術,問他說:“真是棒極了!你的技術如何能達到如此精湛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手中的刀,回答道:“我所...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目無全牛”比喻技術純熟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此典出自《莊子·養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戰國時,有一個擅長宰牛的廚師,名叫庖丁。有一次,他為梁惠王宰牛時,顯露出非常高超的技術。
梁惠王非常贊賞他的熟練技術,問他說:“真是棒極了!你的技術如何能達到如此精湛的地步呢?”
庖丁放下手中的刀,回答道:“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