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為鵲”這個典故是比喻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即使做得再精巧,也毫無所用。
此典出自《墨子·魯問》:“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公輸子用竹木做了一只鵲鳥。做成以后,打開開關,鵲鳥展動翅羽,直上九霄,飛了三天,還沒落下來。公輸子非常得意。
墨子知道后,對公輸子說:“您嘔心瀝血制作這只會飛的木鵲,還沒有一個普通匠人做車轄有意義。您看,他們花費很...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公輸為鵲”這個典故是比喻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即使做得再精巧,也毫無所用。
此典出自《墨子·魯問》:“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公輸子用竹木做了一只鵲鳥。做成以后,打開開關,鵲鳥展動翅羽,直上九霄,飛了三天,還沒落下來。公輸子非常得意。
墨子知道后,對公輸子說:“您嘔心瀝血制作這只會飛的木鵲,還沒有一個普通匠人做車轄有意義。您看,他們花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