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黃土”比喻極其微賤的東西。
此典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漢朝漢文帝時期,有一個人叫張釋之,在朝廷做廷尉。他斷案公道,依法律治罪,深受人們的稱贊。
有一次,漢文帝的車經過中渭橋,突然從橋下跑出一個人來,驚動了拉車的馬。衛兵立即將那個人抓住,送給張廷尉處置。張釋之審問后,向漢文帝報告說:
“這個人是長安人,他見皇帝的車馬來了,趕忙躲在橋下,等了一會,以為車馬已經過去,因而就從橋下跑出來了。但他從橋下出來時,看見車子正在過橋,于是就慌忙想躲開,可是卻又驚動了圣駕。根據他的過錯,應該罰他四兩黃金。”
漢文帝聽后,怒氣沖沖地說:
“此人驚動了我的馬,十分可惡。幸虧這匹馬溫馴如果是其他的馬,豈不摔傷了我?這個人應當重重地治罪,可你卻怎么只是罰他四兩黃金呢!”
張釋之急忙向漢文帝解釋說:
“法律是眾人的事情,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失去百姓的信賴。我當朝廷的廷尉官,應該公平處理。我如果不能依法辦事,那么天下的法律就都會出偏差,百姓也就無法可依了。”漢文帝沉思良久,才說:“廷尉說的對呀!”
不久,張釋之又遇到一件盜竊高祖廟里的玉環案件。漢文帝要求滅掉這個小偷的九族,可是張廷尉堅持要判小偷一個人的死罪。漢文帝非常生氣,對張廷尉大發雷霆:
“盜竊我先帝的廟器,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我要滅他的九族,可你卻不依照我的意思去辦,這是什么道理!”
張廷尉急忙脫帽叩首,向皇帝陳述:
“刑法是要區別對待的,今天將偷盜廟器的人處以滅族之罪,那么將來如果有人從先帝的墳墓上取走一抔土,陛下還怎么處置他們呢?拿偷盜廟器與破壞陵墓相比,那罪行只不過是萬分之一啊!”
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解釋,又和太后商量了一下,最后還是同意了張廷尉的判決。